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写作思路和框架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案及步骤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概述 | 第15-27页 |
2.1 教育机构责任的社会化 | 第15-17页 |
2.1.1 教育机构责任社会化的原因 | 第15-16页 |
2.1.2 教育机构责任社会化的表现 | 第16-17页 |
2.2 教育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 第17-19页 |
2.2.1 教育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2.2.2 教育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的法律特征 | 第17-19页 |
2.3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6页 |
2.3.1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2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21-24页 |
2.3.3 构建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第27-38页 |
3.1 我国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 | 第27-32页 |
3.1.1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的投保方式 | 第27-29页 |
3.1.2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 | 第29-30页 |
3.1.3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 | 第30-31页 |
3.1.4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的理赔以及争议处理 | 第31-32页 |
3.2 我国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7页 |
3.2.1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法律强制性缺失 | 第33-34页 |
3.2.2 保费承担主体不统一 | 第34-36页 |
3.2.3 承保范围过窄 | 第36页 |
3.2.4 理赔程序复杂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8-44页 |
4.1 美国的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 第38-39页 |
4.1.1 美国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 | 第38-39页 |
4.1.2 美国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页 |
4.2 加拿大的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 第39-41页 |
4.2.1 加拿大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 | 第39-40页 |
4.2.2 加拿大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1页 |
4.3 欧洲国家的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 第41页 |
4.3.1 欧洲国家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 | 第41页 |
4.3.2 欧洲国家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41页 |
4.4 日本的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及其启示 | 第41-43页 |
4.4.1 日本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 | 第42页 |
4.4.2 日本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我国教育机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44-53页 |
5.1 教育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模式分析 | 第44-46页 |
5.1.1 国家赔偿模式 | 第44页 |
5.1.2 公益模式 | 第44-45页 |
5.1.3 商业模式 | 第45-46页 |
5.2 教育机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46-52页 |
5.2.1 保险机构的确定 | 第46-47页 |
5.2.2 强制被保险人 | 第47-48页 |
5.2.3 投保主体 | 第48页 |
5.2.4 保险费用标准 | 第48-49页 |
5.2.5 保险经费来源 | 第49-50页 |
5.2.6 保险责任范围 | 第50-51页 |
5.2.7 除外责任 | 第51-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