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城市滨河景观及地域性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3页 |
2.1 城市滨河区及范围界定 | 第16页 |
2.2 景观及滨河景观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3 地域性滨河景观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3.1 地域性概念及内涵 | 第16-17页 |
2.3.2 地域性产生的背景 | 第17页 |
2.3.3 地域性理论优势 | 第17-18页 |
2.3.4 地域性构成要素 | 第18页 |
2.4 地域性滨河景观设计原则 | 第18-20页 |
2.4.1 因地制宜原则 | 第18-19页 |
2.4.2 历史文化的开发及保护 | 第19-20页 |
2.4.3 与城市整体规划统一原则 | 第20页 |
2.5 地域性滨河景观设计方法 | 第20-22页 |
2.5.1 地域性特色在设计思想上的表达 | 第20-21页 |
2.5.2 地域性特色在设计手法上的表达 | 第21-22页 |
2.5.3 地域性特色在环境上的表达 | 第22页 |
2.6 小结 | 第22-23页 |
3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滨河景观分析 | 第23-33页 |
3.1 赤峰市概况 | 第23页 |
3.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5页 |
3.2.1 自然概况 | 第24页 |
3.2.2 历史人文概况 | 第24-25页 |
3.3 克什克腾旗碧柳河滨河景观整体规划布局 | 第25-26页 |
3.4 地域性在此滨河空间中的表达手法 | 第26-29页 |
3.4.1 历史文化元素的提炼 | 第26-27页 |
3.4.2 形象置换 | 第27-28页 |
3.4.3 寓意表达 | 第28-29页 |
3.5 使用者对地域性滨河景观的意见调查 | 第29-33页 |
3.5.1 对滨河景观地域文化体现方面的满意度调查 | 第30-31页 |
3.5.2 地域性滨河景观设计意见调查 | 第31-32页 |
3.5.3 对滨河景观其他方面的意见及改进建议调查 | 第32-33页 |
4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滨河景观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4.1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滨河景观的优势 | 第33页 |
4.2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滨河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5 具有地域文化的赤峰地区滨河景观提升策略探析 | 第34-38页 |
5.1 宏观方面 | 第34页 |
5.1.1 宏观规划景观空间结构 | 第34页 |
5.1.2 系统规划滨河景观分区 | 第34页 |
5.2 中观方面 | 第34-35页 |
5.2.1 丰富景观地域文化内涵 | 第34-35页 |
5.2.2 增加地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 第35页 |
5.3 微观方面 | 第35-38页 |
5.3.1 统一两岸建筑 | 第35-36页 |
5.3.2 丰富驳岸类型 | 第36页 |
5.3.3 完善配套设施 | 第36-3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