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拓展角色认同研究领域 | 第10-11页 |
·揭示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发展特点 | 第11页 |
·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角色认同相关理论概念 | 第12-20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6页 |
·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测量研究 | 第19-20页 |
·流动儿童及其相关研究 | 第20-25页 |
·流动儿童 | 第20页 |
·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研究 | 第20-21页 |
·影响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社会环境因素 | 第21-22页 |
·影响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心理因素 | 第22-24页 |
·流动儿童适应研究 | 第24-25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5-26页 |
3 研究构想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4 城市角色认同结构的理论建构 | 第27-30页 |
·流动儿童 | 第27页 |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 | 第27页 |
·维度构建 | 第27-30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0-52页 |
Ⅰ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问卷的编制 | 第30-3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3 研究材料 | 第30页 |
4 研究程序 | 第30-31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项目筛选 | 第31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信度分析 | 第32-33页 |
·效度检验 | 第33-34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多样本等同性检验 | 第36-37页 |
6 讨论 | 第37-38页 |
Ⅱ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特点分析 | 第38-4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2 研究工具 | 第38页 |
3 被试 | 第38页 |
4 统计工具 | 第38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城市角色认同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城市角色认同的学段差异分析 | 第39页 |
·城市角色认同的户口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城市角色认同的居住环境差异分析 | 第40页 |
·城市角色认同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城市角色认同的居住时间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城市角色认同在居住时间、居住环境以及年级上的交互作用分析 | 第43-44页 |
6 讨论 | 第44-47页 |
·城市角色认同年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第45-46页 |
·城市角色认同居住时间的特点与趋势 | 第46页 |
·城市角色认同户口、学段和居住环境的特点 | 第46-47页 |
Ⅲ 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7-5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2 研究对象 | 第47页 |
3 研究工具 | 第47-48页 |
4 统计工具 | 第48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相关分析 | 第48页 |
·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中介作用分析 | 第49-50页 |
6 讨论 | 第50-52页 |
6 总讨论 | 第52-56页 |
·关于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问卷编制 | 第52-54页 |
·关于理论支撑 | 第52页 |
·关于城市角色认同结构 | 第52-53页 |
·关于适用对象 | 第53-54页 |
·关于角色认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54页 |
·本研究的价值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研究价值 | 第54-55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5页 |
·总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