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河流域土壤碳氮空间变异分析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植被数量分类研究 | 第11-12页 |
1.2.3 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及多样性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4 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 第14-15页 |
1.2.5 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 第15-16页 |
1.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19-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2页 |
2.1.1 流域地理与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1.2 流域土壤植被 | 第20-21页 |
2.1.3 流域水文 | 第21页 |
2.1.4 流域气象 | 第21-22页 |
2.2 数据获取 | 第22-24页 |
2.2.1 植被数据获取 | 第22页 |
2.2.2 土壤数据的获取 | 第22-23页 |
2.2.3 气象数据的获取 | 第23-24页 |
2.3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2.3.1 经典统计学分析 | 第24-25页 |
2.3.2 地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2.3.3 克里格(Kriging)插值 | 第25-26页 |
2.3.4 TWINSPAN分类 | 第26页 |
2.3.5 重要值与物种多样性 | 第26-27页 |
2.3.6 冗余分析(RDA) | 第27-28页 |
2.3.7 广义可加模型(GAM) | 第28-29页 |
2.3.8 通径分析与决策系数分析 | 第29-30页 |
3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30-48页 |
3.1 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 | 第30-32页 |
3.2 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32-40页 |
3.2.1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33-37页 |
3.2.2 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 第37-40页 |
3.3 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3.4 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3.4.1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3.4.2 土壤全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4 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物种组成的环境解释 | 第48-67页 |
4.1 物种多样性环境解释 | 第48-54页 |
4.1.1 基于TWINSPAN的群落分类 | 第48-50页 |
4.1.2 植物群落α多样性特征 | 第50-52页 |
4.1.3 植物群落β多样性特征 | 第52页 |
4.1.4 物种多度的环解释 | 第52-54页 |
4.2 物种组成的环境解释 | 第54-61页 |
4.2.1 物种组成差异的环境解释 | 第54-61页 |
4.3 优势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61-64页 |
4.4 小结 | 第64-67页 |
5 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80页 |
5.1 生物量特征 | 第67-68页 |
5.1.1 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特征 | 第67-68页 |
5.1.2 典型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较 | 第68页 |
5.2 地上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68-71页 |
5.3 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71-75页 |
5.4 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第75-76页 |
5.5 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第76-78页 |
5.6 小结 | 第78-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 | 第80-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