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偏差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农村土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偏差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2.1.1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 第18-19页 |
2.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1.3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行为 | 第20页 |
2.2 农村土地流转概述 | 第20-23页 |
2.2.1 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2 农地流转基本形式 | 第21-22页 |
2.2.3 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第22-23页 |
2.3 政府行为概述 | 第23-28页 |
2.3.1 政府行为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政府行为的特征与类型 | 第24-25页 |
2.3.3 基层政府行为定位及价值标准 | 第25-26页 |
2.3.4 政府行为与农地流转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农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案例分析—以宁乡县东湖塘镇为例 | 第28-38页 |
3.1 东湖塘镇简介 | 第28-29页 |
3.2 调研方案设计 | 第29-30页 |
3.2.1 问卷设计 | 第29页 |
3.2.2 调研样本选取 | 第29页 |
3.2.3 调研实施与数据统计 | 第29-30页 |
3.3 调研结果及案例分析 | 第30-38页 |
3.3.1 东湖塘镇农地流转基础数据 | 第30页 |
3.3.2 东湖塘镇农地流转特征 | 第30-32页 |
3.3.3 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3.3.4 基层政府参与行为现状 | 第35-38页 |
第4章 农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偏差及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4.1 农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偏差的表现 | 第38-41页 |
4.1.1 政府行为越位 | 第38-39页 |
4.1.2 政府行为缺位 | 第39-41页 |
4.1.3 政府行为错位 | 第41页 |
4.2 农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偏差存在的原因 | 第41-44页 |
4.2.1 政策导向模糊 | 第41-42页 |
4.2.2 公共服务理念薄弱 | 第42页 |
4.2.3 流转程序规范严重缺失 | 第42页 |
4.2.4 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 | 第42-44页 |
第5章 优化农地流转中基层政府行为的对策与思路 | 第44-50页 |
5.1 提升政策宣传效率,高质量完成政策下达 | 第44页 |
5.2 规制基层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越权行为 | 第44-45页 |
5.3 转变服务理念,建立服务创新型政府 | 第45-47页 |
5.3.1 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 第45-46页 |
5.3.2 完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 | 第46-47页 |
5.4 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5.4.1 明晰产权关系 | 第47页 |
5.4.2 遵循与简化土地流转具体操作程序 | 第47页 |
5.4.3 明确补偿和问责机制 | 第47-48页 |
5.5 建立严格有效的土地监督机制 | 第48-50页 |
5.5.1 农村土地流转的内部监督机制 | 第48页 |
5.5.2 引入司法机制,加大惩处力度 | 第48-49页 |
5.5.3 建立开放型政府,加强社会监督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