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城市化进程加速 | 第10页 |
1.1.2 城市的交通压力 | 第10-11页 |
1.1.3 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提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绿道网络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6-35页 |
2.1 绿道网络的相关概念 | 第16-23页 |
2.1.1 绿道及其网络含义 | 第16-18页 |
2.1.2 绿道网络的发展阶段 | 第18-20页 |
2.1.3 绿道网络的分类 | 第20-21页 |
2.1.4 绿道网络的功能 | 第21-23页 |
2.2 绿道的布局类型 | 第23-25页 |
2.3 国外绿道网络相关实践 | 第25-29页 |
2.3.1 意大利米兰市Raggi Verdi绿道 | 第25-26页 |
2.3.2 新加坡绿道 | 第26-28页 |
2.3.3 日本绿道 | 第28-29页 |
2.3.4 启示 | 第29页 |
2.4 国内绿道网络相关实践 | 第29-33页 |
2.4.1 深圳市带形绿道网络模式 | 第29-31页 |
2.4.2 无锡市放射性绿道网络模式 | 第31-32页 |
2.4.3 广州市组团式绿道网络模式 | 第32-33页 |
2.4.4 启示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长春市绿道网络构建基础分析 | 第35-57页 |
3.1 长春市基本情况概述 | 第35-39页 |
3.1.1 区位及范围 | 第35页 |
3.1.2 空间特点及职能 | 第35-39页 |
3.1.3 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 第39页 |
3.2 长春市绿道网络规划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3.2.1 自然资源 | 第39-40页 |
3.2.2 人文资源 | 第40-41页 |
3.2.3 交通要素 | 第41-42页 |
3.3 长春市绿道网络发展概况及调研分析 | 第42-51页 |
3.3.1 长春市绿道网络建设概况 | 第42-46页 |
3.3.2 调研分析 | 第46-51页 |
3.4 长春市绿道网络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 第51-56页 |
3.4.1 长春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3.4.2 绿道网络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长春市绿道网络规划可行性建议及构想 | 第57-81页 |
4.1 长春市绿道网络选线原则及范围 | 第57-59页 |
4.1.1 基本选线原则 | 第57-58页 |
4.1.2 选线范围 | 第58-59页 |
4.2 长春市绿道网络选线策略及方法 | 第59-63页 |
4.2.1 选线的策略 | 第59-62页 |
4.2.2 选线的方法 | 第62页 |
4.2.3 实施保障方法 | 第62-63页 |
4.3 长春市绿道网络节点分析 | 第63-66页 |
4.3.1 节点的选取 | 第63-66页 |
4.4 长春市绿道网络方案构想 | 第66-70页 |
4.4.1 资源评估与分析 | 第67-68页 |
4.4.2 绿道网络叠加生成 | 第68-70页 |
4.5 绿道网络的构建优化设计 | 第70-80页 |
4.5.1 绿道与交通道路组织关系 | 第70-74页 |
4.5.2 材料铺装 | 第74-76页 |
4.5.3 服务设施 | 第76-79页 |
4.5.4 标识系统 | 第79-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长春市绿道网络规划建设调查问卷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