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1.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1.2 研究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页 |
1.3.3 对已有文献的评论 | 第15-16页 |
1.4 分析问题的思路及文章结构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1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1.5.2 多领域综合研究法 | 第16-17页 |
1.5.3 实证分析法 | 第17-18页 |
2 智利个人账户养老金基金投资概况 | 第18-22页 |
2.1 智利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制度发展历史沿革 | 第18页 |
2.2 智利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发展现状 | 第18页 |
2.3 智利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3.1 基金规模 | 第18-19页 |
2.3.2 基金类型 | 第19页 |
2.3.3 基金管理机构 | 第19页 |
2.4 智利养老金基金投资概况 | 第19-21页 |
2.4.1 投资人 | 第19页 |
2.4.2 投资组合 | 第19-20页 |
2.4.3 投资策略 | 第20页 |
2.4.4 投资收益与风险 | 第20页 |
2.4.5 投资监管模式 | 第20-21页 |
2.5 对智利养老金基金投资的评价 | 第21-22页 |
3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投资概况 | 第22-28页 |
3.1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制度发展历史沿革 | 第22页 |
3.2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3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主要内容 | 第23页 |
3.3.1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规模 | 第23页 |
3.3.2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类型 | 第23页 |
3.3.3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 第23页 |
3.4 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投资概况 | 第23-26页 |
3.4.1 投资人 | 第23-24页 |
3.4.2 投资组合 | 第24-25页 |
3.4.3 投资策略 | 第25-26页 |
3.4.4 投资收益与风险 | 第26页 |
3.4.5 投资监管模式 | 第26页 |
3.5 对澳大利亚超级年金基金投资的评价 | 第26-28页 |
3.5.1 托管人制度有效保障资金安全 | 第26页 |
3.5.2 市场、商业化运营提高基金收益效率 | 第26-27页 |
3.5.3 自主选择权充分得到保障 | 第27-28页 |
4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投资概况 | 第28-32页 |
4.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发展历史沿革 | 第28页 |
4.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4.3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4.3.1 中央公积金基金规模 | 第29页 |
4.3.2 中央公积金基金类型 | 第29页 |
4.3.3 中央公积金管理机构 | 第29-30页 |
4.4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投资概况 | 第30-31页 |
4.4.1 投资人 | 第30页 |
4.4.2 投资组合 | 第30页 |
4.4.3 投资策略 | 第30页 |
4.4.4 投资收益与风险 | 第30-31页 |
4.4.5 投资监管模式 | 第31页 |
4.5 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投资的评价 | 第31-32页 |
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概况 | 第32-35页 |
5.1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历史沿革 | 第32页 |
5.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发展现状 | 第32页 |
5.2.1 全国社保基金规模 | 第32页 |
5.2.2 全国社保基金类型 | 第32页 |
5.2.3 全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 | 第32页 |
5.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概况 | 第32-33页 |
5.3.1 投资人 | 第32-33页 |
5.3.2 投资组合 | 第33页 |
5.3.3 投资策略 | 第33页 |
5.3.4 投资收益与风险 | 第33页 |
5.3.5 投资监管模式 | 第33页 |
5.4 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评价 | 第33-35页 |
5.4.1 基金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委托投资比例渐趋合理 | 第33页 |
5.4.2 基金规模增长势头明显,基金权益规模逐年扩大 | 第33-34页 |
5.4.3 基金资产增值效果显著,基金管理贡献度非常大 | 第34-35页 |
6 我国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 第35-39页 |
6.1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发展历史沿革 | 第35页 |
6.2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6.2.1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规模 | 第35-36页 |
6.2.2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机构 | 第36-37页 |
6.3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现状 | 第37页 |
6.3.1 投资人 | 第37页 |
6.3.2 投资组合 | 第37页 |
6.3.3 投资收益与风险 | 第37页 |
6.4 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及争议 | 第37-39页 |
6.4.1 投资方式不合理导致养老金基金不断贬值 | 第37页 |
6.4.2 个人账户空账的运行模式存在争议 | 第37-39页 |
7 我国个人账户投资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9-46页 |
7.1 国内外养老金基金投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页 |
7.1.1 智利的启示 | 第39页 |
7.1.2 澳大利亚的启示 | 第39页 |
7.1.3 新加坡的启示 | 第39页 |
7.1.4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启示 | 第39页 |
7.2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策略设计 | 第39-40页 |
7.3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工具选取 | 第40页 |
7.4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组合实证分析 | 第40-44页 |
7.5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监管模式 | 第4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7.6.1 投资策略设计 | 第45页 |
7.6.2 投资工具选择 | 第45页 |
7.6.3 投资人选择 | 第45页 |
7.6.4 投资监管政策设计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