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石墨烯简介第9-10页
    1.2 石墨烯性质第10-11页
        1.2.1 电学性质第10页
        1.2.2 力学性质第10页
        1.2.3 热学性质第10-11页
        1.2.4 光学性质第11页
        1.2.5 磁学性质第11页
    1.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1-14页
        1.3.1 微机械剥离法第12页
        1.3.2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第12-13页
        1.3.3 化学气相沉积第13-14页
        1.3.4 外延生长法第14页
    1.4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14-19页
        1.4.1 纳米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15-16页
        1.4.2 纳米石墨烯/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16-17页
        1.4.4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第17页
        1.4.5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第17-18页
        1.4.6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第18页
        1.4.7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第18-19页
    1.5 本课题的整体构思及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氨化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20-32页
    2.1 前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1页
        2.2.2 合成方法第21-22页
        2.2.3 污水含油量分析方法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0页
        2.3.1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23-24页
        2.3.2 拉曼与红外分析第24-25页
        2.3.3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5页
        2.3.4 透射电镜(TEM)分析第25-26页
        2.3.5 复合材料亲水亲油性能测试第26页
        2.3.6 AGO/Fe_3O_4复合材料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性能研究第26-30页
    2.4 结论第30-32页
第三章 基于AGO/Fe_3O_4纳米材料的苯酚电化学传感器的构置及应用第32-40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3页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2-33页
        3.2.2 AG/Fe_3O_4制备及表征第33页
        3.2.3 AG/Fe_3O_4/GCE制备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3.3.1 不同电极对苯酚的电催化性能对比第33-34页
        3.3.2 扫描速率的影响第34-36页
        3.3.3 pH的影响第36-37页
        3.3.4 苯酚含量的测定第37-38页
        3.3.5 Fe_3O_4/AG/GCE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能第38-39页
        3.3.6 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第39页
    3.4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GO/Fe_3O_4/Zn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太阳光光助芬顿体系降解苯酚第40-51页
    4.1 前言第40-41页
    4.2 实验部分第41-42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1页
        4.2.3 合成方法第41-42页
        4.2.4 荧光光度法测量苯酚浓度第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4.3.1 扫描电镜(SEM)第42-43页
        4.3.2 红外光谱分析第43-44页
        4.3.3 XRD分析第44-45页
        4.3.4 荧光表征第45页
        4.3.5 热分析第45-46页
        4.3.6 GO/Fe_3O_4/ZnO复合材料可见光光助芬顿体系降解苯酚第46-50页
    4.4 结论第50-51页
第五章 Cu_2O/GO@NF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聚丙烯酰胺第51-63页
    5.1 前言第51页
    5.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1-52页
        5.2.2 制备方法第52-53页
        5.2.3 水中聚合物含量测定第53-5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4-62页
        5.3.1 扫描电镜(SEM)第54-56页
        5.3.2 XRD衍射第56-57页
        5.3.3 荧光光谱分析第57页
        5.3.4 负载型催化剂Cu_2O/GO@NF的光催化条件优选第57-62页
    5.4 结论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建议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官能团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互承结构的厂房改造更新设计研究--以泰州高港某厂房建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