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冷饭团和川藏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概述第4-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注释表第29-30页
第一章 冷饭团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第30-11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30-31页
    第二节 分离与鉴定第31-3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32-94页
        3.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第32-87页
        3.2 生物活性测试第87-90页
            3.2.1 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实验第87-88页
            3.2.2 抗真菌活性筛选实验第88-90页
        3.3 三萜侧链C-23位绝对构型的确证第90页
        3.4 具有6/6/9环系新骨架三萜化合物3的生源途径探讨第90-91页
        3.5 具有6/4/6环系新骨架倍半萜化合物41的生源途径探讨第91页
        3.6 具有6/4/6环系新骨架倍半萜化合物41的UPLC-MS/MS分析第91-93页
        3.7 总结第93-94页
    第四节 实验部分第94-109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94页
        4.2 植物来源第94-95页
        4.3 提取与分离第95页
        4.4 ECD计算和MO分析第95-96页
        4.5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与波谱常数第96-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2页
第二章 川藏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第112-17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2-113页
    第二节 分离与鉴定第113-122页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122-156页
        3.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第122-153页
        3.2 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第153-155页
        3.3 杂二萜新骨架化合物1的生源途径探讨第155页
        3.4 总结第155-156页
    第四节 实验部分第156-174页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56页
        4.2 植物来源第156页
        4.3 提取与分离第156-157页
        4.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与波谱常数第157-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78页
第三章 综述:南五味子属植物中三萜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178-197页
    一、前言第178-179页
    二、2005-2015年间新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第179-193页
        1. 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第179-185页
        2. 环阿尔廷烷型三萜化合物第185-192页
        3. 五味子降三萜化合物第192-193页
    三、总结第193-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197页
个人简历第197-198页
已发表学术论文第198-199页
致谢第199-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7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不同胆道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