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的共和化:社会治理的一项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32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意识:反思民族国家的社会治理 | 第12-16页 |
二、治理的共和话语与权力分析:一个文献述评 | 第16-21页 |
三、研究方法与视角选择:诠释设计的社会科学 | 第21-25页 |
四、行政权的共和化:走向大国善治的理想之路 | 第25-28页 |
五、本文的论述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8-32页 |
第一章 行政权的共和化:社会治理的一项自反性命题 | 第32-85页 |
第一节 行政权共和化释义 | 第32-48页 |
一、重建社会治理的权力理论 | 第32-39页 |
二、社会治理的共和主义立场 | 第39-44页 |
三、行政权共和化的功能:走向公共性的再生产 | 第44-48页 |
第二节 行政权共和化的历史逻辑 | 第48-64页 |
一、治理对话统治:政治建构的两种范式 | 第49-54页 |
二、从主权到治权:政治权力模式的转换 | 第54-59页 |
三、以公共性规训有效性:行政权的正当性建构 | 第59-64页 |
第三节 行政权的共和化设计 | 第64-85页 |
一、行政权的剩余价值:一项知识史的考察 | 第65-71页 |
二、行政权的设计逻辑:从法律到政治 | 第71-77页 |
三、共和化的设计模式:一个基本框架 | 第77-85页 |
第二章 行政权的自主性设计:能动的治理 | 第85-133页 |
第一节 寻找社会治理的权能向度 | 第85-100页 |
一、 大的执行官:共和国的"掌门人" | 第86-90页 |
二、民主的治理转向:行政国家的合理性言说 | 第90-95页 |
三、从民主到官僚:公共行政发展史的一项阐释 | 第95-100页 |
第二节 从效率到混沌:行政权自主性的客观合法性 | 第100-115页 |
一、现代社会的治理逻辑:经典命题的再现 | 第101-105页 |
二、治理的动态性、复杂性、多样性及其不确定性 | 第105-109页 |
三、混沌体系与治理能力:行政自主的客观逻辑 | 第109-115页 |
第三节 行政权自主性设计的现实议题 | 第115-133页 |
一、专业主义:治理权威的合理性来源 | 第116-121页 |
二、官僚制:精英化的治理场域 | 第121-126页 |
三、自由裁量:自主性的实践形态 | 第126-133页 |
第三章 行政权的竞争性设计:多元的治理 | 第133-178页 |
第一节 自主性的限度之一:官僚生产的政治经济学 | 第133-148页 |
一、行政成本:解构官僚理性 | 第134-138页 |
二、知识与计算:"巨人国"的危机 | 第138-143页 |
三、重塑行政国:行政权的"去中心化" | 第143-148页 |
第二节 公共服务机制:一个分析范式 | 第148-163页 |
一、社会治理的公共物品叙事 | 第148-153页 |
二、责任与治理机制的分离:一个分析框架 | 第153-158页 |
三、交易成本与系统偏好:治理机制的选择 | 第158-163页 |
第三节 行政权竞争性设计的实践逻辑 | 第163-178页 |
一、多元主义:公共服务体系的去中心化 | 第164-168页 |
二、竞争机制:服务责任的自我规范 | 第168-173页 |
三、绩效政府:公共服务的结果导向 | 第173-178页 |
第四章 行政权的服务性设计:积极的治理 | 第178-224页 |
第一节 自主性的限度之二:行政权的民主化 | 第178-193页 |
一、"隐蔽的帝国主义":管理主义的反思 | 第179-184页 |
二、从管理到服务:行政权的效能转向 | 第184-189页 |
三、从回应性到前瞻性:行政权的积极品质 | 第189-193页 |
第二节 创造社会价值:行政权的公共权能 | 第193-208页 |
一、重申公共行政的精神:社会治理的公共哲学 | 第193-198页 |
二、复权公共性:合法性危机的拯救 | 第198-203页 |
三、公共价值的战略规划:前赡性的民主治理 | 第203-208页 |
第三节 行政权服务性设计的实践维度 | 第208-224页 |
一、公共伦理:走向"返魅"的行政权 | 第208-214页 |
二、代表性官僚制:精英治理的民主化机制 | 第214-218页 |
三、服务型政府:行政国家治理范式的重构 | 第218-224页 |
第五章 行政权的参与性设计:合作的治理 | 第224-272页 |
第一节 公民社会和生活世界:治理的社会基础 | 第224-239页 |
一、从政府到公民:民主治理的类型学 | 第225-229页 |
二、回归生活世界:行政权的社会建构 | 第229-235页 |
三、投资社会资本:信任与合作的再生产 | 第235-239页 |
第二节 公民共和行政:一个新的治理框架 | 第239-254页 |
一、"公共能量场":治理民主化的践行空间 | 第240-245页 |
二、从代表性走向参与性:民主的立场变迁 | 第245-249页 |
三、从竞争性走向协商性:参与的方式转换 | 第249-254页 |
第三节 行政权参与性设计的现实维度 | 第254-272页 |
一、扁平化:建构社会治理的开放场域 | 第255-260页 |
二、积极公民:面向治理的公民身份塑造 | 第260-266页 |
三、公民治理:行政权共和化的强纲领 | 第266-272页 |
结论 | 第272-27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7-289页 |
后记 | 第289-2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