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6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透明电极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29页 |
1.2.1 透明导电氧化物 | 第13-18页 |
1.2.2 新颖透明导电薄膜 | 第18-27页 |
1.2.3 随机银纳米线透明电极 | 第27-29页 |
1.3 金属纳米结构背电极及其在薄膜光伏中的应用 | 第29-33页 |
1.3.1 薄膜光伏研究进展 | 第29页 |
1.3.2 非金属陷光结构 | 第29-31页 |
1.3.3 金属陷光结构 | 第31-3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3-36页 |
第2章 金属纳米结构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55页 |
2.1 银纳米线网络 | 第36-48页 |
2.1.1 银纳米线的合成 | 第36-38页 |
2.1.2 随机银纳米线网络的制备 | 第38-39页 |
2.1.3 银纳米线网络的光电性能 | 第39-42页 |
2.1.4 银纳米线网络的光电及机械性能测试 | 第42-48页 |
2.2 纳米金碗阵列的制备和测试 | 第48-54页 |
2.2.1 二维聚苯乙烯小球阵列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48-52页 |
2.2.2 溅射原理及工艺研究 | 第52-53页 |
2.2.3 反射谱测试 | 第53-5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大面积随机银纳米线网络的制备、性能优化及应用 | 第55-83页 |
3.1 基于光刻胶辅助旋涂的方法制备大面积范围内均匀的随机银纳米线网络透明导电薄膜 | 第55-67页 |
3.1.1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3.1.2 硬性衬底上的均匀银纳米线网络 | 第57-64页 |
3.1.3 柔性透明电极 | 第64-66页 |
3.1.4 应用实例研究 | 第66-67页 |
3.2 利用太阳光照改善银纳米线间接触电阻 | 第67-82页 |
3.2.1 实验步骤和仿真方法 | 第69-71页 |
3.2.2 利用太阳光照改善银纳米线间接触电阻的物理机制研究 | 第71-78页 |
3.2.3 利用太阳光照改善银纳米线间接触电阻的应用研究 | 第78-8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纳米金碗背电极及其在非晶硅光伏中的应用 | 第83-105页 |
4.1 金属纳米碗阵列及其制备 | 第83-86页 |
4.1.1 纳米金碗制备方法简介 | 第83-84页 |
4.1.2 实验过程 | 第84-86页 |
4.2 纳米金碗结构的陷光机制研究 | 第86-95页 |
4.2.1 形貌分析 | 第86-87页 |
4.2.2 反常陷光增强效应 | 第87-89页 |
4.2.3 非晶硅薄膜厚度的影响 | 第89-91页 |
4.2.4 数字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91-95页 |
4.3 基于纳米金碗阵列的高效非晶硅电池 | 第95-104页 |
4.3.1 结构及三维光电混合仿真方法 | 第96-98页 |
4.3.2 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 | 第98-99页 |
4.3.3 光学分析 | 第99-101页 |
4.3.4 电学分析 | 第101-10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2页 |
作者简介 | 第122页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