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及论文选题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3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2.2 技术方法 | 第14-15页 |
1.3 工作量与主要创新点 | 第15-18页 |
1.3.1 工作量 | 第15页 |
1.3.2 主要认识和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4页 |
2.1 沁水盆地地层特征 | 第20-21页 |
2.2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 第21-22页 |
2.3 沁水盆地内的岩浆活动 | 第22-24页 |
2.3.1 海西期岩浆岩 | 第23页 |
2.3.2 燕山期岩浆岩 | 第23页 |
2.3.3 喜马拉雅期岩浆岩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沁水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24-66页 |
3.1 沁水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24-33页 |
3.1.1 断层、褶皱特征 | 第24-30页 |
3.1.2 节理特征 | 第30-33页 |
3.2 沁水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33-39页 |
3.2.1 断层、褶皱特征 | 第34-38页 |
3.2.2 节理特征 | 第38-39页 |
3.3 沁水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39-43页 |
3.3.1 霍山山前断裂 | 第39-40页 |
3.3.2 浮山断裂 | 第40-43页 |
3.4 沁水盆地西北部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43-47页 |
3.4.1 断层特征 | 第44-46页 |
3.4.2 节理特征 | 第46-47页 |
3.5 沁水盆地北端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47-53页 |
3.5.1 褶皱特征 | 第48-50页 |
3.5.2 断层特征 | 第50页 |
3.5.3 节理特征 | 第50-52页 |
3.5.4 岩脉与断裂的关系 | 第52-53页 |
3.5.5 水系反映的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53页 |
3.6 沁水盆地中部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53-60页 |
3.6.1 褶皱、断层特征 | 第54-55页 |
3.6.2 节理特征 | 第55-60页 |
3.7 离石断裂带 | 第60-66页 |
3.7.1 离石断裂的分段性 | 第60-61页 |
3.7.2 离石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 | 第61-66页 |
第四章 沁水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66-86页 |
4.1 构造应力场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 第66-71页 |
4.1.1 应力和点的应力状态 | 第66页 |
4.1.2 构造应力场 | 第66-67页 |
4.1.3 研究方法 | 第67-71页 |
4.2 印支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71-74页 |
4.3 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74-76页 |
4.4 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76-78页 |
4.5 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78-82页 |
4.6 构造演化 | 第82-86页 |
4.6.1 晚元古代-早侏罗世之前的克拉通盖层沉积阶段 | 第82页 |
4.6.2 二叠纪-三叠纪板块拼合阶段 | 第82-83页 |
4.6.3 中-晚侏罗世陆内挤压褶皱造山阶段 | 第83页 |
4.6.4 白垩纪微弱引张伸展阶段 | 第83页 |
4.6.5 新生代大陆裂谷阶段 | 第83-86页 |
第五章 割理特征 | 第86-96页 |
5.1 割理的属性 | 第86-87页 |
5.2 割理的开口宽度 | 第87-88页 |
5.3 割理的间距 | 第88-89页 |
5.4 割理的分形特征 | 第89-90页 |
5.5 割理的变化性 | 第90页 |
5.6 割理的定向性模式 | 第90-91页 |
5.7 割理的成因 | 第91-92页 |
5.8 割理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 | 第92-93页 |
5.9 割理与节理的关系 | 第93-96页 |
5.9.1 外生割理的基本特征 | 第93页 |
5.9.2 内生割理的基本特征 | 第93-94页 |
5.9.3 外生割理与节理的关系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古水流方向 | 第96-100页 |
6.1 晚石炭世古水系发育特征 | 第96页 |
6.2 二叠纪古水系发育特征 | 第96-100页 |
第七章 主要认识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录 | 第112-113页 |
附表-共轭节理数据表 | 第113-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