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引言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源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第20-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2页 |
2.1.1 自然地理状况 | 第20-21页 |
2.1.1.1 地质地貌概况 | 第20页 |
2.1.1.2 气候概况 | 第20-21页 |
2.1.1.3 土壤概况 | 第21页 |
2.1.1.4 水文概况 | 第21页 |
2.1.1.5 植被概况 | 第21页 |
2.1.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2.2.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22-25页 |
2.2.1 数据获取 | 第22-24页 |
2.2.1.1 野外调查与采样 | 第22-23页 |
2.2.1.2 高光谱数据的获取 | 第23-24页 |
2.2.2 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 第24页 |
2.2.3 土壤盐分及离子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3.盐渍土盐分及主要离子光谱响应特征分析与估测模型构建 | 第25-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1.1 光谱响应特征分析和特征波段的选择 | 第25-26页 |
3.1.2 模型的构建 | 第26-27页 |
3.1.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模 | 第26页 |
3.1.2.2 支持向量机分析建模 | 第26页 |
3.1.2.3 随机森林分析建模 | 第26-27页 |
3.1.3 模型验证与优选 | 第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3.2.1 盐渍土盐分及主要离子光谱响应特征分析 | 第27-30页 |
3.2.1.1 土壤盐分高光谱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3.2.1.2 土壤Cl~-高光谱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3.2.1.3 土壤Na~+高光谱特征分析 | 第29页 |
3.2.1.4 土壤Ca~(2+)高光谱特征分析 | 第29-30页 |
3.2.2 室内盐渍土特征光谱分析 | 第30-34页 |
3.2.2.1 基于光谱响应特征及相关分析的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特征光谱 | 第30-31页 |
3.2.2.2 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定量高光谱分析模型 | 第31-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4.基于盐分光谱参量的黄河口区土壤盐分及主要离子含量估测模型 | 第35-4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1.1 敏感波段选择 | 第35页 |
4.1.2 光谱参量的构建 | 第35-36页 |
4.1.3 估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第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4.2.1 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敏感波段选择 | 第36-37页 |
4.2.2 土壤盐分及其主要离子的估测模型及最优盐分光谱指数 | 第37-43页 |
4.2.2.1 室内风干土光谱的盐分及主要离子估测模型 | 第37-40页 |
4.2.2.2 室外风干土及野外原状土光谱的盐分及主要离子估测模型 | 第40-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5.结论与展望 | 第44-49页 |
5.1 结论 | 第44-45页 |
5.2 研究特色 | 第45-46页 |
5.3 讨论 | 第46-48页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