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前言 | 第10-19页 |
| 1.1 杜鹃属植物研究现状及分类概述 | 第10-12页 |
| 1.2 杜鹃属的分类简史 | 第12-13页 |
| 1.3 DNA Barcodes研究概述 | 第13-17页 |
| 1.3.1 DNA条形码技术的操作与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1.3.2 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及方向 | 第16-17页 |
| 1.4 数量分类学研究概述 | 第17页 |
| 1.5 北方耐寒杜鹃资源的应用前景 | 第17-1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 2.1 材料的搜集 | 第19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8页 |
| 2.2.1 DNA Barcodes研究 | 第19-25页 |
| 2.2.2 数量分类 | 第25-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3页 |
| 3.1 DNA Barcodes候选片段及其序列特征 | 第28-39页 |
| 3.1.1 ITS2片段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 第28-34页 |
| 3.1.2 叶绿体片段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 3.1.3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评价鉴定效率 | 第36-39页 |
| 3.2 数量分类 | 第39-43页 |
| 3.2.1 亚属的划分 | 第40-42页 |
| 3.2.2 亚属下类群的划分 | 第42-43页 |
| 4 讨论 | 第43-47页 |
| 4.1 遗传距离比较与DNA Barcodes筛选 | 第43页 |
| 4.2 rbcL片段的适应性 | 第43-44页 |
| 4.3 核基因ITS2的适应性 | 第44-45页 |
| 4.4 大字杜鹃的系统定位 | 第45页 |
| 4.5 数量分类学的局限性 | 第45-47页 |
| 5 结论 | 第47-48页 |
| 5.1 DNA Barcodes分类结果 | 第47页 |
| 5.2 数量分类学结果 | 第47页 |
| 5.3 论文创新点 | 第47-48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 7 附录 | 第55-60页 |
| 8 致谢 | 第60-61页 |
| 9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