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儿童颈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损伤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儿童颈部损伤现状及统计分析 | 第9页 |
| 1.2 颈部损伤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3 颈部有限元模型损伤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历程 | 第10-12页 |
| 1.4 研究的意义和工作内容 | 第12-13页 |
| 2 儿童颈部的生理结构及损伤分析 | 第13-29页 |
| 2.1 儿童颈部的主要解剖学结构 | 第13-22页 |
| 2.2 儿童颈部解剖学结构上与成人的区别 | 第22页 |
| 2.3 三岁儿童颈椎结构与六岁儿童的区别 | 第22-23页 |
| 2.4 颈部损伤的现象及损伤机理 | 第23页 |
| 2.5 颈部运动生物力学响应 | 第23-26页 |
| 2.6 颈部的损伤准则 | 第26-27页 |
| 2.7 颈部损伤的研究方法的对比 | 第27-29页 |
| 3 三岁儿童颈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29-47页 |
| 3.1 几何模型的提取、调整与构建 | 第29-35页 |
| 3.1.1 几何模型的提取 | 第29-32页 |
| 3.1.2 几何模型的构建 | 第32-35页 |
| 3.1.3 几何模型的调整 | 第35页 |
| 3.2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35-42页 |
| 3.2.1 有限元软件的介绍及建模应用 | 第35-36页 |
| 3.2.2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与调整 | 第36-40页 |
| 3.2.3 有限元模型网格质量的检查与调整 | 第40-41页 |
| 3.2.4 各部分组织的连接 | 第41-42页 |
| 3.3 模型材料属性的获取及定义 | 第42-47页 |
| 4 三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47-68页 |
| 4.1 有限元的基本理论 | 第47-50页 |
| 4.1.1 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及其应用 | 第47-49页 |
| 4.1.2 数值积分法在有限元求解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 4.2 模型验证的影响因素 | 第50-53页 |
| 4.2.1 单元算法的影响及应用 | 第50-51页 |
| 4.2.2 沙漏效应的影响及控制 | 第51-52页 |
| 4.2.3 单元负体积的产生及控制 | 第52-53页 |
| 4.2.4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分布的控制 | 第53页 |
| 4.2.5 接触算法的定义及应用 | 第53页 |
| 4.3 后碰撞试验验证 | 第53-56页 |
| 4.3.1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4页 |
| 4.3.2 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54-56页 |
| 4.4 前碰撞试验验证 | 第56-59页 |
| 4.4.1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7页 |
| 4.4.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 4.5 动态拉伸仿真验证 | 第59-62页 |
| 4.5.1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60-61页 |
| 4.5.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 4.6 头颈部轴向冲击试验验证 | 第62-66页 |
| 4.6.1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2-63页 |
| 4.6.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 4.7 讨论和结论 | 第66-68页 |
| 5 低速碰撞中颈部生物力学响应 | 第68-80页 |
| 5.1 坠落碰撞损伤分析 | 第68-71页 |
| 5.2 后碰撞损伤分析 | 第71-80页 |
| 5.2.1 加载条件设置 | 第72页 |
| 5.2.2 运动响应及损伤分析 | 第72-75页 |
| 5.2.3 局部损伤分析 | 第75-79页 |
| 5.2.4 讨论和结论 | 第79-8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
| 9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