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城市铁路、市郊铁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及级联失效抗毁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复杂网络抗毁性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复杂网络级联失效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6-18页
2 城市轨道交通复杂网络基础理论研究第18-28页
    2.1 复杂网络基础理论第18-23页
        2.1.1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第18-19页
        2.1.2 复杂网络基本模型第19-23页
    2.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定义第23-24页
        2.2.1 城市轨道交通复杂网络定义第23页
        2.2.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征分析第23-24页
    2.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第24-26页
        2.3.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模方法第24-25页
        2.3.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构建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第28-42页
    3.1 节点重要度评估概述第28-30页
        3.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意义第28-29页
        3.1.2 节点重要度评估综述第29-30页
    3.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指标体系第30-36页
        3.2.1 节点重要度评估指标体系第30-31页
        3.2.2 基于节点局部属性的指标第31-32页
        3.2.3 基于节点全局属性的指标第32-34页
        3.2.4 基于节点连通作用的指标第34-36页
    3.3 城市轨道交通节点重要度综合评估第36-41页
        3.3.0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6-38页
        3.3.1 基于TOPSIS的节点重要度排序方法第38-40页
        3.3.2 K-means聚类分析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级联失效第42-54页
    4.1 级联失效的概念第42-43页
    4.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模型第43-47页
        4.2.1 交通流分配第43-45页
        4.2.2 初始变量定义第45-46页
        4.2.3 流量重分配方法第46-47页
    4.3 级联失效算法及仿真流程第47-48页
    4.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分析第48-52页
        4.4.1 级联失效抗毁性定义第48-49页
        4.4.2 级联失效抗毁性影响因素第49-50页
        4.4.3 级联失效抗毁性评估指标第50-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5 实证研究第54-72页
    5.1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概述第54页
    5.2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构建及特性分析第54-61页
        5.2.1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第54-55页
        5.2.2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分析第55-61页
    5.3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第61-65页
        5.3.1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节点重要度排序第61-64页
        5.3.2 K-means聚类结果分析第64-65页
    5.4 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抗毁性分析第65-69页
    5.5 节点综合重要度等级划分第69-70页
    5.6 网络抗毁性优化建议第70-71页
    5.7 本章小结第71-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72-73页
    6.2 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A第78-8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
下一篇:LBSN中基于并行图的协同过滤位置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