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应用遥感技术提取水体与湿地草甸 | 第11-14页 |
1.3.2 应用遥感技术估算地表蒸散发量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31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2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1.3 气候 | 第20-22页 |
2.2 黑河流域水量调度及生态水文环境 | 第22-28页 |
2.2.1 黑河流域水量调度概况 | 第22-24页 |
2.2.2 水文 | 第24-26页 |
2.2.3 植被 | 第26-27页 |
2.2.4 土壤 | 第27页 |
2.2.5 地下水 | 第27-28页 |
2.3 额济纳旗绿洲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31页 |
第3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 | 第31-43页 |
3.1 研究数据及其处理 | 第31-36页 |
3.1.1 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数据及预处理 | 第31-35页 |
3.1.2 DEM数字高程数据 | 第35页 |
3.1.3 气象数据 | 第35-36页 |
3.1.4 水文数据 | 第36页 |
3.1.5 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 第36页 |
3.2 植被指数 | 第36-37页 |
3.2.1 主要植被指数介绍 | 第36-37页 |
3.2.2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 第37页 |
3.3 SEBS模型概述 | 第37-41页 |
3.3.1 表面能量平衡方程 | 第38-40页 |
3.3.2 基于Landsat数据的SEBS模型 | 第40-41页 |
3.4 水体信息提取 | 第41-43页 |
第4章 东居延海水面面积、蒸发及来水量影响 | 第43-60页 |
4.1 东居延海水面面积变化 | 第43-46页 |
4.2 东居延海水面蒸发变化 | 第46-52页 |
4.2.1 计算过程 | 第46-50页 |
4.2.2 东居延海水面蒸发变化 | 第50-52页 |
4.3 东居延海水面面积、蒸发与地表来水量关系 | 第52-57页 |
4.3.1 东居延海水面面积与地表来水量 | 第52-55页 |
4.3.2 东居延海蒸发与地表来水量 | 第55-56页 |
4.3.3 东居延海水面面积与蒸发 | 第56-57页 |
4.4 东居延海生态补水量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黑河分水后下游综合状态浅析 | 第60-71页 |
5.1 入湖水量与东居延海 | 第60页 |
5.2 下泄水量与额济纳旗绿洲 | 第60-64页 |
5.2.1 额济纳旗绿洲NDVI | 第60-63页 |
5.2.2 水量差与生态指标 | 第63-64页 |
5.3 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的相关关系 | 第64-70页 |
5.3.1 气候因素相关 | 第65-66页 |
5.3.2 社会经济发展相关 | 第66-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