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担保圈风险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复杂网络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复杂担保网络及其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复杂担保网络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1.1 复杂担保网络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 第18页 |
2.1.2 担保网络的风险特性 | 第18-19页 |
2.1.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重构担保网络 | 第19-20页 |
2.2 复杂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2.1 复杂网络的静态几何特征 | 第20-22页 |
2.2.2 复杂网络的社团挖掘 | 第22-24页 |
2.2.3 复杂网络的经典传播模型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复杂网络社团挖掘 | 第27-4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SCAN算法 | 第27-32页 |
3.2.1 SCAN算法的相关概念 | 第27-31页 |
3.2.2 SCAN算法描述 | 第31-32页 |
3.2.3 SCAN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 | 第32页 |
3.3 基于结构相似度FSCAN算法 | 第32-37页 |
3.3.1 FSCAN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32-33页 |
3.3.2 剪枝策略 | 第33-34页 |
3.3.3 关联映射策略 | 第34页 |
3.3.4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FSCAN算法描述 | 第34-37页 |
3.4 FSCAN算法社团划分实验 | 第37-44页 |
3.4.1 FSCAN算法的参数选择 | 第37页 |
3.4.2 社团划分效果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复杂担保网路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复杂担保网络的谱系分析 | 第45-50页 |
4.2.1 基于路径压缩的并查集 | 第45-47页 |
4.2.2 基于路径压缩的谱系划分算法 | 第47-49页 |
4.2.3 担保网络谱系分布统计 | 第49-50页 |
4.3 核心担保圈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 第50-52页 |
4.3.1 核心担保圈的度分布 | 第50-51页 |
4.3.2 核心担保圈中节点的PageRank影响力分析 | 第51-52页 |
4.3.3 核心担保圈的社团结构分析 | 第52页 |
4.4 待查信用主体K代关联关系的路径发现 | 第52-57页 |
4.4.1 模拟邻接表数据结构 | 第52-53页 |
4.4.2 待查信用主体K代关联关系路径发现算法 | 第53-55页 |
4.4.3 待查信用主体K代关联关系及其关联路径分析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复杂担保网络的风险分析 | 第58-7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担保圈风险传播模型研究 | 第58-62页 |
5.2.1 担保圈风险传播问题分析 | 第58-59页 |
5.2.2 担保圈风险传播的模型设计 | 第59-62页 |
5.2.3 担保圈风险传播的效果指标 | 第62页 |
5.3 担保圈风险传播过程的仿真 | 第62-68页 |
5.3.1 传播源差异对风险传播效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5.3.2 核心担保群中待查信用主体风险评级 | 第64-66页 |
5.3.3 核心担保群中风险传播的关键路径仿真分析 | 第66-68页 |
5.4 担保圈风险传播监管策略 | 第68-69页 |
5.4.1 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 第68页 |
5.4.2 建立担保群的风险监测机制 | 第68页 |
5.4.3 建立节点企业分类管理机制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0-71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