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互联网接入标识映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13-14页 |
2 新型互联网与相关算法分析 | 第14-22页 |
2.1 新型互联网分析 | 第14-16页 |
2.1.1 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2.1.2 网通层组网模型与通信流程 | 第15-16页 |
2.2 CHORD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DHT网络 | 第17页 |
2.2.3 Chord算法 | 第17-19页 |
2.3 现有缓存算法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标识映射系统设计 | 第22-42页 |
3.1 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映射系统模型设计 | 第22-28页 |
3.1.1 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3.1.2 映射系统模型设计 | 第23-24页 |
3.1.3 通信流程设计 | 第24-28页 |
3.2 CHORD模块设计 | 第28-32页 |
3.2.1 映射信息定位模块设计 | 第28-30页 |
3.2.2 Chord服务器加入与退出设计 | 第30-32页 |
3.3 映射表模块设计 | 第32-35页 |
3.3.1 映射表模块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3.3.2 映射表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3.3.3 Rehash机制设计 | 第34-35页 |
3.4 映射缓存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3.5 相关通信消息格式设计 | 第36-41页 |
3.5.1 外部通信消息格式设计 | 第37-39页 |
3.5.2 Chord维护通信消息格式设计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标识映射系统实现 | 第42-64页 |
4.0 映射系统整体模块设计 | 第42-43页 |
4.1 消息处理模块 | 第43-48页 |
4.1.1 相关数据结构 | 第44-45页 |
4.1.2 消息处理具体实现 | 第45-48页 |
4.2 映射系统维护模块实现 | 第48-51页 |
4.2.1 相关数据结构 | 第48-49页 |
4.2.2 Chord维护模块实现 | 第49-51页 |
4.3 映射表模块实现 | 第51-58页 |
4.3.1 相关数据结构 | 第51-53页 |
4.3.2 映射表结构实现 | 第53-54页 |
4.3.3 Rehash机制实现 | 第54-57页 |
4.3.4 映射表查询 | 第57-58页 |
4.4 映射缓存实现 | 第58-62页 |
4.4.1 映射缓存表数据结构 | 第58-59页 |
4.4.2 映射缓存模块工作流程设计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标识映射系统测试 | 第64-76页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64-66页 |
5.2 映射流程测试 | 第66-73页 |
5.2.1 映射发布测试 | 第66-68页 |
5.2.2 映射查询测试 | 第68-73页 |
5.3 映射表测试 | 第73-74页 |
5.4 测试环境搭建 | 第74-76页 |
6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