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集材跑车研究的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集材跑车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6 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跑车概念设计 | 第19-26页 |
2.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19-22页 |
2.1.1 二索系统及工艺分析 | 第19-21页 |
2.1.2 设计技术参数 | 第21-22页 |
2.2 功能分解与求解 | 第22-25页 |
2.3 方案评价与结论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跑车总体设计 | 第26-33页 |
3.1 总体结构布局 | 第26-27页 |
3.2 总体参数 | 第27-28页 |
3.3 总体受力分析 | 第28-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跑车结构设计 | 第33-47页 |
4.1 承载索制动机构设计 | 第33-35页 |
4.2 主索制动机构设计 | 第35-36页 |
4.3 行走机构设计 | 第36-41页 |
4.3.1 前行走机构设计 | 第36-39页 |
4.3.2 后行走机构设计 | 第39-41页 |
4.4 链传动机构设计 | 第41-44页 |
4.4.1 跑车链传动原理 | 第41页 |
4.4.2 链传动计算 | 第41-42页 |
4.4.3 链轮结构 | 第42-44页 |
4.5 起重滑轮机构设计 | 第44-46页 |
4.5.1 起重滑轮设计 | 第44-45页 |
4.5.2 导向滑轮设计 | 第45-46页 |
4.6 车架设计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跑车液压系统设计 | 第47-57页 |
5.1 设计要求 | 第47页 |
5.2 工况分析 | 第47-51页 |
5.2.1 承载索制动机构负载Fc分析 | 第47-49页 |
5.2.2 主索制动机构负载FD分析 | 第49-51页 |
5.3 液压执行元件参数 | 第51-52页 |
5.3.1 液压缸工作压力 | 第51页 |
5.3.2 液压缸几何参数 | 第51-52页 |
5.4 液压系统原理图 | 第52-53页 |
5.5 主要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 第53-55页 |
5.5.1 气囊式蓄能器 | 第53-54页 |
5.5.2 液压泵 | 第54-55页 |
5.5.3 元件清单 | 第55页 |
5.6 遥控系统设计 | 第55-5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Solidworks机械仿真分析 | 第57-70页 |
6.1 Solidworks机械仿真分析技术路线 | 第57-58页 |
6.2 建立跑车总体数字模型 | 第58-59页 |
6.2.1 跑车总体数字模型 | 第58-59页 |
6.2.2 干涉检查 | 第59页 |
6.3 前行走轮轴有限元力学分析 | 第59-63页 |
6.3.1 前行走机构数字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6.3.2 有限元力学分析 | 第60-63页 |
6.4 承载索制动机构Solidworks motion分析 | 第63-66页 |
6.4.1 承载索制动机构数字模型的建立 | 第63页 |
6.4.2 承载索制动机构motion分析 | 第63-66页 |
6.5 主索索制动机构Solidworks motion分析 | 第66-69页 |
6.5.1 主索制动机构数字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6.5.2 主索制动机构motion分析 | 第66-6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AMEsim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第70-76页 |
7.1 AMEsim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技术路线 | 第70页 |
7.2 跑车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7.3 给元件分配子模型 | 第71-72页 |
7.4 设置运行参数 | 第72-74页 |
7.5 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8.1 结论 | 第76-77页 |
8.2 创新点 | 第77页 |
8.3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得成果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