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岩石蠕变力学试验研究 | 第15-17页 |
1.2.2 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多场环境作用岩石蠕变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1.3 有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7-2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0-32页 |
第2章 多场耦合岩石蠕变试验方法及模型开发基础 | 第32-55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试验设备改进及功能介绍 | 第32-41页 |
2.2.1 三轴流变仪介绍 | 第32-36页 |
2.2.2 低温试验设备的改进和电阻率测试方法 | 第36-39页 |
2.2.3 化学-蠕变和渗流-蠕变试验原理 | 第39-41页 |
2.3 蠕变力学模型开发基础 | 第41-54页 |
2.3.1 岩石蠕变基本理论和模型 | 第41-44页 |
2.3.2 岩石蠕变全过程 | 第44-47页 |
2.3.3 渗流-蠕变耦合模型原理 | 第47-52页 |
2.3.4 低温-蠕变耦合模型原理 | 第52-53页 |
2.3.5 化学-蠕变耦合模型原理 | 第53-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化学腐蚀作用岩石非线性蠕变特性试验及模型 | 第55-86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不同腐蚀条件下板岩损伤力学特性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 第55-70页 |
3.2.1 研究背景 | 第55-56页 |
3.2.2 大连地铁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3.2.3 化学腐蚀对岩石细观结构的影响 | 第57-63页 |
3.2.4 不同腐蚀条件的岩石单轴压缩试验 | 第63-67页 |
3.2.5 岩石弹塑性应力-化学-损伤耦合模型 | 第67-70页 |
3.3 氯化钠溶液下板岩蠕变特性及模型研究 | 第70-84页 |
3.3.1 氯化钠溶液腐蚀板岩蠕变试验 | 第70-73页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3.3.3 提出氯化钠溶液腐蚀板岩HIM-CD蠕变损伤模型 | 第79-8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低温环境岩石非线性蠕变特性试验及模型 | 第86-122页 |
4.1 引言 | 第86页 |
4.2 低温环境下岩石蠕变试验 | 第86-101页 |
4.2.1 岩样制备与低温蠕变试验方案 | 第87-89页 |
4.2.2 低温岩石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4.2.3 考虑损伤的低温蠕变本构模型 | 第91-95页 |
4.2.4 提出低温含水条件下的非线性THB蠕变模型 | 第95-96页 |
4.2.5 低温条件类岩石蠕变模型验证 | 第96-101页 |
4.3 低温环境下岩石蠕变的电阻率响应 | 第101-105页 |
4.4 化学腐蚀-冻融循环岩石蠕变试验 | 第105-120页 |
4.4.1 低温岩石蠕变试验过程介绍 | 第105-108页 |
4.4.2 冻融-腐蚀作用后岩石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8-12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5章 复杂条件下岩石渗流-蠕变耦合特性研究 | 第122-166页 |
5.1 引言 | 第122页 |
5.2 含裂隙的环向渗流试验研究 | 第122-134页 |
5.2.1 试验仪器及方案 | 第122-125页 |
5.2.2 试验方法和过程 | 第125-127页 |
5.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27-134页 |
5.3 化学腐蚀环境下贯通裂隙板岩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 第134-149页 |
5.3.1 试验过程 | 第134-137页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37-144页 |
5.3.3 渗流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 第144-149页 |
5.4 加卸载条件下石英岩蠕变-渗流耦合规律试验研究 | 第149-164页 |
5.4.1 渗流-蠕变耦合加卸载试验 | 第149-152页 |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52-158页 |
5.4.3 提出基于ZSI的渗流-蠕变非线性ZNS模型 | 第158-161页 |
5.4.4 对试验的计算验证 | 第161-1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第6章 多场耦合非线性蠕变模型的工程实例应用 | 第166-198页 |
6.1 引言 | 第166-167页 |
6.2 ZNS耦合模型在大连地铁的应用 | 第167-189页 |
6.2.1 大连地铁下穿铁路桥段工程概况 | 第167-168页 |
6.2.2 围岩的蠕变力学特性分析 | 第168-173页 |
6.2.3 数值模型的建立与开挖参数取值 | 第173-175页 |
6.2.4 开挖过程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第175-180页 |
6.2.5 基于安全性分析的动态施工调整 | 第180-185页 |
6.2.6 动态施工方案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5-189页 |
6.3 THB模型在东港岩土路基中的应用 | 第189-196页 |
6.3.1 工程概况 | 第189-190页 |
6.3.2 三维数值模型及参数取值 | 第190-191页 |
6.3.3 桩基对蠕变的影响 | 第191-194页 |
6.3.4 含水率和温度对蠕变的影响 | 第194-195页 |
6.3.5 与现场实测沉降量对比分析 | 第195-196页 |
6.4 结论 | 第196-19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8-202页 |
7.1 结论 | 第198-200页 |
7.2 展望 | 第200-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15-217页 |
致谢 | 第217-218页 |
作者简介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