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皮影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 第9页 |
1.1.2 将民间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第2章 环县皮影的发展概况 | 第15-23页 |
2.1 皮影的历史概况 | 第15-17页 |
2.2 环县道情皮影的发展概况 | 第17-20页 |
2.2.1 环县道情皮影的产生背景 | 第17-19页 |
2.2.2 环县道情皮影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2.3 环县皮影的文化价值 | 第20-23页 |
第3章 环县皮影的艺术特色 | 第23-33页 |
3.1 融合剪纸、绘画、戏曲脸谱的造型艺术风格 | 第24-27页 |
3.1.1 人体比例卡通化 | 第25页 |
3.1.2 人物造型平面化 | 第25-26页 |
3.1.3 人物造型艺术化 | 第26页 |
3.1.4 人物造型戏曲化 | 第26-27页 |
3.2 形神兼备、突出神似的表现手法 | 第27-28页 |
3.3 浓郁鲜明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 | 第28-30页 |
3.3.1 用“点”装饰 | 第28-29页 |
3.3.2 用“线”装饰 | 第29-30页 |
3.4 传统吉祥文化符号传承的载体 | 第30-33页 |
第4章 环县皮影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第33-45页 |
4.1 环县皮影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的必然性 | 第33-36页 |
4.2 环县皮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转化 | 第36-45页 |
4.2.1 装饰图案的提取和转化 | 第36-38页 |
4.2.2 图形的意象解构 | 第38-39页 |
4.2.3 雕刻镂空的诗意性转化 | 第39-42页 |
4.2.4 色彩韵味的保留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