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简要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8页 |
1.5.1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关系的建立 | 第18-23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科技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页 |
2.1.2 金融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19页 |
2.1.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2.2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20页 |
2.2.1 供求理论 | 第20页 |
2.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 第20页 |
2.2.3 科技创业企业融资理论 | 第20页 |
2.3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内在规律 | 第20-23页 |
2.3.1 科技需求视角 | 第21页 |
2.3.2 金融供给视角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现状和对接瓶颈分析 | 第23-35页 |
3.1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宏观评价 | 第23-25页 |
3.2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程度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3.2.1 科技财政现状 | 第25页 |
3.2.2 科技信贷现状 | 第25-26页 |
3.2.3 企业投资现状 | 第26-28页 |
3.2.4 风险投资基金现状 | 第28-30页 |
3.2.5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 第30-31页 |
3.2.6 科技推动保险渠道现状 | 第31-32页 |
3.3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对接瓶颈 | 第32-35页 |
3.3.1 科技金融创新支撑机制不明确 | 第32页 |
3.3.2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科技企业信贷担保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3.3.3 缺乏多层次的金融支撑体系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主要因素 | 第33页 |
3.3.4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不足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实证研究 | 第35-54页 |
4.1 内蒙古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指标设计思路和数据选取原则 | 第35页 |
4.1.1 指标设计思路 | 第35页 |
4.1.2 指标数据选取原则 | 第35页 |
4.2 科技创新指标参量确定 | 第35-42页 |
4.2.1 科技创新指标设计 | 第35-37页 |
4.2.2 基于科技创新指标选择的主成分分析 | 第37-42页 |
4.3 金融创新指标参量确定 | 第42-48页 |
4.3.1 金融创新指标设计 | 第42-43页 |
4.3.2 基于金融创新指标选择的主成分分析 | 第43-48页 |
4.4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48-54页 |
4.4.1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度的定义 | 第48页 |
4.4.2 科技创新与金融耦合的标准 | 第48页 |
4.4.3 建立功效函数 | 第48-50页 |
4.4.4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 | 第50-52页 |
4.4.5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耦合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内蒙古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对策建议 | 第54-58页 |
5.1 健全适合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良性互动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 第54页 |
5.2 建立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担保长效机制 | 第54-55页 |
5.3 建设科技银行,实现两者高度耦合 | 第55页 |
5.4 运用互联网平台和“四众”模式,提高二者耦合的程度 | 第55-56页 |
5.5 健全科技创新多元化融资体系,实现双方供需平衡 | 第56页 |
5.6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56-57页 |
5.7 构建科技创新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1 科技创新指标数据 | 第61-62页 |
附录2 金融创新指标数据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