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4.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第13-18页 |
1. 中医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 | 第13-15页 |
1.1 病名的研究 | 第13页 |
1.2 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3页 |
1.3 中医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研究 | 第13-15页 |
2. 西医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 | 第15-18页 |
2.1 解剖 | 第16页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6页 |
2.3 鉴别诊断 | 第16-17页 |
2.4 现代治疗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8-2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1.1 研究对象选择 | 第18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1 治疗方案 | 第19页 |
2.2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21页 |
2.4 质量控制 | 第21页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21页 |
3. 结果 | 第21-25页 |
3.1 两组患者总疗效的比较 | 第21-22页 |
3.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比较 | 第22页 |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22页 |
3.4 两组患者腹痛症状积分的比较 | 第22-23页 |
3.5 两组治疗后主症、次症的比较 | 第23页 |
3.6 两组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的比较 | 第23-24页 |
3.7 两组腹痛复发率的比较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讨论及结论 | 第25-33页 |
1. 中、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 | 第25-27页 |
2. 中医治疗的特点与优势 | 第27-28页 |
3. 金黄散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机理探讨 | 第28-29页 |
4. 金黄散外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理生理研究 | 第29-30页 |
5.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6.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