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需求分析 | 第17-22页 |
2.1 授信业务原则 | 第17-18页 |
2.2 授信业务管理需求 | 第18-19页 |
2.3 贷后管理项目需求 | 第19-20页 |
2.4 贷后管理功能模块分析 | 第20-21页 |
2.4.1 贷后检查模块 | 第20页 |
2.4.2 首次检查模块 | 第20页 |
2.4.3 授信台账模块 | 第20-21页 |
2.4.4 风险预警管理模块 | 第21页 |
2.4.5 对公五级分类管理模块 | 第21页 |
2.4.6 减值准备模块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总体设计 | 第22-32页 |
3.1 系统概述 | 第22-24页 |
3.1.1 整体系统描述 | 第22-23页 |
3.1.2 系统组件描述 | 第23-24页 |
3.2 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 第24-31页 |
3.2.1 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3.2.2 审核与评估设计方案 | 第25页 |
3.2.3 消息管理设计方案 | 第25-26页 |
3.2.4 错误及异常处理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3.2.5 并发处理设计方案 | 第27页 |
3.2.6 图形用户接口设计方案 | 第27-28页 |
3.2.7 应用日志设计方案 | 第28-29页 |
3.2.8 可支持性及可靠性设计方案 | 第29页 |
3.2.9 数据访问设计方案 | 第29-30页 |
3.2.10 事务服务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3.2.11 易用性设计方案 | 第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详细设计 | 第32-39页 |
4.1 贷后检查模块设计 | 第32页 |
4.1.1 贷后检查发起 | 第32页 |
4.1.2 贷后检查报告 | 第32页 |
4.1.3 贷后首次检查 | 第32页 |
4.2 贷后风险预警模块设计 | 第32-35页 |
4.2.1 自动风险预警 | 第32-33页 |
4.2.2 人工风险预警信号发起 | 第33-34页 |
4.2.3 人工预警信号审批 | 第34-35页 |
4.3 风险分类管理 | 第35-36页 |
4.3.1 风险分类要素录入 | 第35页 |
4.3.2 五级分类管理 | 第35-36页 |
4.3.3 五级分类监控 | 第36页 |
4.4 提减值准备 | 第36-38页 |
4.4.1 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申请 | 第36-38页 |
4.4.2 单项计提减值准备审查审批 | 第38页 |
4.4.3 减值计提统计查询 | 第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房屋贷款贷后管理实例分析 | 第39-44页 |
5.1 研究变量定义与假设 | 第39-40页 |
5.2 贷后管理风险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5.3 贷后相关变量关系分析结论 | 第41-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贷后管理实例分析 | 第44-52页 |
6.1 案例一 | 第44-48页 |
6.1.1 基本情况 | 第44页 |
6.1.2 授信情况 | 第44-45页 |
6.1.3 资金使用情况 | 第45页 |
6.1.4 借款人自身管理经营情况分析 | 第45页 |
6.1.5 财务情况 | 第45-47页 |
6.1.6 综合结论 | 第47-48页 |
6.2 实例二 | 第48-51页 |
6.2.1 基本情况 | 第48页 |
6.2.2 授信情况 | 第48页 |
6.2.3 资金使用情况 | 第48页 |
6.2.4 财务情况 | 第48-50页 |
6.2.5 担保情况 | 第50页 |
6.2.6 综合结论 | 第50-5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和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