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19页 |
1.2.1 中温热液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研究区金矿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 项目依托及完成工作量 | 第21-2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3-41页 |
2.1 区域地层 | 第23-31页 |
2.1.1 太古宙 | 第23-28页 |
2.1.2 元古宙 | 第28-29页 |
2.1.3 古生界 | 第29-30页 |
2.1.4 中生界 | 第30页 |
2.1.5 新生界 | 第30-31页 |
2.2 区域侵入岩 | 第31-35页 |
2.2.1 太古宙侵入岩 | 第31-32页 |
2.2.2 晚古生代侵入岩 | 第32-33页 |
2.2.3 中生代侵入岩 | 第33-35页 |
2.3 断裂构造 | 第35-37页 |
2.3.1 北东向断裂 | 第35页 |
2.3.2 北西向断裂 | 第35-37页 |
2.4 区域构造热事件与地壳演化 | 第37-39页 |
2.4.1 前寒武纪地壳演化阶段 | 第37-38页 |
2.4.2 古生代地壳演化 | 第38-39页 |
2.4.3 中生代构造演化 | 第39页 |
2.4.4 新生代地壳演化 | 第39页 |
2.5 区域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和成因类型 | 第39-41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1-55页 |
3.1 二道沟金矿床 | 第41-46页 |
3.1.1 矿区地质 | 第41-43页 |
3.1.2 矿体类型和特征 | 第43-44页 |
3.1.3 矿石类型和特征 | 第44页 |
3.1.4 围岩蚀变特征 | 第44-45页 |
3.1.5 矿化阶段 | 第45-46页 |
3.2 小北沟金矿床 | 第46-48页 |
3.2.1 矿区地质 | 第46页 |
3.2.2 矿体类型和特征 | 第46-47页 |
3.2.3 矿石类型和特征 | 第47页 |
3.2.4 围岩蚀变特征 | 第47-48页 |
3.2.5 矿化阶段 | 第48页 |
3.3 海沟金矿床 | 第48-53页 |
3.3.1 矿区地质 | 第48-49页 |
3.3.2 矿体类型和特征 | 第49-51页 |
3.3.3 矿石类型和特征 | 第51页 |
3.3.4 围岩蚀变特征 | 第51-52页 |
3.3.5 矿化阶段 | 第52-53页 |
3.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55-78页 |
4.1 实验样品 | 第55-56页 |
4.1.1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55页 |
4.1.2 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 | 第55-56页 |
4.1.3 氢-氧同位素组成 | 第5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2.1 流体包裹体测温 | 第56-57页 |
4.2.2 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 | 第57页 |
4.2.3 氢-氧同位素组成 | 第57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7-76页 |
4.3.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 第57-63页 |
4.3.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 | 第63-69页 |
4.3.3 二道沟金矿床和小北沟金矿床CO_2-H_2O流体包裹体参数估算 | 第69-70页 |
4.3.4 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 | 第70-73页 |
4.3.5 氢-氧同位素组成 | 第73-76页 |
4.4 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成岩成矿年代学 | 第78-89页 |
5.1 实验样品与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5.1.1 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定年 | 第78-79页 |
5.1.2 绢云母~(40)Ar/~(39)Ar定年 | 第79页 |
5.1.3 锆石U-Pb定年 | 第79-80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80-87页 |
5.2.1 海沟金矿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定年 | 第80-81页 |
5.2.2 海沟金矿绢云母~(40)Ar/~(39)Ar定年 | 第81页 |
5.2.3 海沟金矿闪长玢岩锆石U-Pb定年 | 第81-84页 |
5.2.4 黄泥河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 | 第84-85页 |
5.2.5 大蒲柴河岩体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 | 第85-87页 |
5.3 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深部成矿潜力评价 | 第89-103页 |
6.1 矿床成因 | 第89-99页 |
6.1.1 二道沟金矿床与小北沟金矿床 | 第89-96页 |
6.1.2 海沟金矿 | 第96-99页 |
6.2 成矿背景与成矿动力学模式 | 第99-100页 |
6.3 深部成矿潜力评价 | 第100-103页 |
6.3.1 深部流体特征 | 第100-101页 |
6.3.2 深部成矿潜力评价 | 第101-10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7页 |
图版 | 第117-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