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临床研究 | 第11-32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11页 |
| ·纳入标准 | 第11-12页 |
|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 ·剔除标准 | 第12页 |
| ·脱落标准 | 第12页 |
| ·退出标准 | 第12-13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试验设计 | 第13页 |
| ·干预方法 | 第13-14页 |
| ·生活及运动方式干预 | 第13-14页 |
| ·药物干预 | 第14页 |
| ·疗程 | 第14页 |
| ·观察疗效指标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糖尿病前期逆转率和转化为糖尿病的判定标准 | 第15页 |
| ·差异基因筛选方法 | 第15页 |
| ·统计方法 | 第15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15-22页 |
| ·病例入选与完成情况 | 第15-16页 |
| ·基线比较 | 第16-17页 |
| ·治疗结果 | 第17-22页 |
| ·OGTT血糖、GSIRT胰岛素及其相关指标 | 第17-18页 |
| ·糖尿病前期逆转率和糖尿病转化率 | 第18-19页 |
| ·差异基因表达情况 | 第19-22页 |
| ·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 | 第19-21页 |
| ·ENPP1和TCF7L2两个差异基因表达情况 | 第21-22页 |
| 4 讨论 | 第22-32页 |
| ·中医治未病理论、脾瘅认识及方义分析 | 第22-24页 |
| ·现代药理研究与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逆转率与转化率 | 第24-27页 |
| ·中医药基因靶向干预和差异基因表达 | 第27-30页 |
| ·临床应用前景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附录1:文献综述 | 第38-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附件2: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