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4页 |
| ·研究方案 | 第14-17页 |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 第17-2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18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科学体系 | 第18-21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 | 第18-19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 第19-21页 |
| 3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来源与发展 | 第21-29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来源 | 第21-25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21-23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实践来源 | 第23-25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5-29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萌芽 | 第25-27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形成 | 第27-28页 |
|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成熟 | 第28-29页 |
| 4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44页 |
| ·法制价值论 | 第29-32页 |
| ·法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 第30-31页 |
| ·法制是防止“文化大革命”历史悲剧重演,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 第31-32页 |
| ·法制建设战略论 | 第32-36页 |
| ·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 第33页 |
| ·法制建设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 第33-35页 |
| ·法制建设与打击犯罪的关系 | 第35-36页 |
| ·法制建设方针论 | 第36-38页 |
| ·法制建设策略论 | 第38-44页 |
| ·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民主与法制建设,不要搞“四大” | 第38-39页 |
| ·加强法制教育,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 第39-40页 |
| ·加强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 ·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经验 | 第41页 |
| ·反对特权,惩治腐败 | 第41-42页 |
| ·依靠人民监督 | 第42-44页 |
| 5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新发展 | 第44-54页 |
|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实践发展与创新 | 第44-45页 |
|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观点 | 第44-45页 |
|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实践发展与创新 | 第45-47页 |
| ·以人为本的法律观 | 第45页 |
| ·和谐法治观 | 第45-46页 |
| ·法治理念观 | 第46-47页 |
| ·十八大以来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实践发展与创新 | 第47-54页 |
| ·依宪治国 | 第47-49页 |
| ·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 | 第49-51页 |
| ·党纪与法治新关系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