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矫形外科手术学论文--骨骼手术论文

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7例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18~42岁,平均2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3例,机器绞伤2例。锁骨骨折中:Ⅰ型2例,Ⅱ型20例,Ⅲ型5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12例,束支部损伤10例,血肿形成并局部神经压迫或损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手术时间6h1-4d,平均4d。均急诊或早期行臂丛探查修复及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患侧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恢复采用1954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感觉分级标准(S0-S4)评定;对患肢三角肌、屈肘/肱二头肌肌力、屈腕屈指肌力等运动功能的评定以相关神经支配的靶肌肉肌力为指标,并参照1999年修正的MRC肌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Mo-M5)。结果: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2~17周,平均15周。27例患者肩外展≥60。。肱二头肌肌力恢复≠M318例,M39例;屈腕或屈指肌力恢复≥M312例,M313例。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功能恢复之S314例。2例患者肩外展、屈肘屈腕及屈指运动功能无恢复。结论:早期行臂丛探查及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臂丛损伤有利于臂丛功能恢复,疗效较好。
【关键词】:锁骨骨折 臂丛损伤 显微外科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7.3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腰椎滑脱的疗效对比
下一篇: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联合V形截骨矫正AS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