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7页 |
(一)关于自媒体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 | 第12-16页 |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的若干问题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自媒体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19-29页 |
一、自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 第19-21页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 第21-23页 |
三、传播学视角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3-27页 |
四、运用自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自媒体传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 第29-39页 |
一、自媒体打破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模式 | 第29-31页 |
二、自媒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 | 第31-36页 |
(一)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认同面临危机 | 第31-33页 |
(二)自媒体传播的去中心化导致马克思主义传播主导性地位弱化.. 25 | 第33-34页 |
(三)自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26 (四)自媒体的信息渗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复杂性加剧 | 第34-35页 |
(四)自媒体的信息渗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复杂性加剧 | 第35-36页 |
三、自媒体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机遇 | 第36-39页 |
(一)自媒体的交互传播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覆盖面 | 第36-37页 |
(二)自媒体的社交性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率 | 第37页 |
(三)自媒体的丰富性有助于塑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象 | 第37-38页 |
(四)自媒体的参与性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公众认同感.. 30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创新 | 第39-50页 |
一、构建全媒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 | 第39-41页 |
(一)运用多媒体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态 | 第39页 |
(二)三网融合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 | 第39-40页 |
(三)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传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 第40-41页 |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和表达语言的更新 | 第41-43页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的更新 | 第41-42页 |
(二)创建马克思主义的平民话语体系 | 第42-43页 |
三、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 第43-47页 |
(一)平民化传播,扩大传播主体范围 | 第43-45页 |
(二)分众化传播,扩大受众范围 | 第45-47页 |
四、营造适应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拟态环境” | 第47-50页 |
(一)运用“培养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 | 第47-49页 |
(二)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拟态环境”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