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中国粮食安全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流通理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研究 | 第12-17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 | 第20-2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粮食安全的概念 | 第20页 |
·粮食流通体制的概念 | 第20-21页 |
·粮食流通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分析 | 第21-25页 |
·粮食流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21页 |
·粮食流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21-25页 |
第三章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 | 第25-31页 |
·我国粮食供给状况分析 | 第25-27页 |
·我国粮食需求状况分析 | 第27-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历程 | 第31-40页 |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 | 第31-32页 |
·关于制度变迁理论 | 第31页 |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诱因分析 | 第31-32页 |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历程 | 第32-38页 |
·自由购销体制时期(1949—1953) | 第32页 |
·统购统销时期(1953—1984) | 第32-34页 |
·双轨制时期(1985—1997) | 第34-36页 |
·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1998年以来) | 第36-38页 |
·我国粮流通体制发展的路径分析及目标取向探析 | 第38-40页 |
·我国粮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 第38-39页 |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目标取向探析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粮食流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40-53页 |
·粮食价格的形成机制 | 第40-43页 |
·我国国内粮食市场结构 | 第40-41页 |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ARCH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设 | 第43-46页 |
·我国粮食储备的发展历程 | 第43-44页 |
·我国粮食储备的结构 | 第44-46页 |
·政府政策支持 | 第46-53页 |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 | 第46-50页 |
·粮食进出口调控 | 第50-53页 |
第六章 国外粮食流通发展探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53-60页 |
·价格形成机制 | 第53-54页 |
·美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 第53页 |
·欧盟粮食价格体系构成 | 第53页 |
·日本粮食价格政策 | 第53-54页 |
·粮食储备管理 | 第54-55页 |
·美国储备粮的管理 | 第54页 |
·欧盟储备粮的管理 | 第54-55页 |
·印度粮食储备管理政策 | 第55页 |
·政府的干预政策 | 第55-58页 |
·美国政府的干预政策 | 第55-57页 |
·欧盟粮食市场政策 | 第57-58页 |
·国外模式与运作方式的借鉴意义 | 第58-60页 |
第七章 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措施建议 | 第60-65页 |
·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思路 | 第60页 |
·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措施建议 | 第60-65页 |
·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 第60-61页 |
·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 第61-63页 |
·完善政府宏观政策 | 第63-6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