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基于D-InSAR技术的鲜水河地区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8-22页
   ·鲜水河工作区概况第18-20页
   ·选区依据第20-21页
   ·论文数据第21-22页
3 关键技术原理第22-43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第22-23页
   ·INSAR获取DEM原理第23-27页
   ·INSAR获取DEM的基本处理流程第27-30页
     ·基线估计第27-28页
     ·SLC主辅图像匹配第28页
     ·SLC主辅图像预滤波第28页
     ·干涉图生成第28页
     ·去平地效应第28-29页
     ·干涉图滤波第29-30页
     ·质量图计算第30页
     ·相位解缠第30页
     ·DEM重建和正射影像制作第30页
   ·滤波算法及相干性生成第30-37页
     ·Adaptive Window滤波第31-34页
     ·Boxcar滤波第34-35页
     ·Goldstein滤波第35页
     ·改进的自适应性的Goldstein滤波第35-37页
   ·D-INSAR原理第37-39页
   ·永久散射体PS-INSAR时序形变获取原理第39-43页
4 鲜水河研究区域形变信息提取第43-62页
   ·数据源的选取和预处理第43-45页
   ·基线估算第45-48页
   ·干涉图生成第48-49页
   ·干涉图去平地效应第49-50页
   ·四种滤波结果对比第50-53页
   ·相位解缠第53-54页
   ·轨道精炼和重去平第54-56页
   ·地理编码和形变图生成第56-59页
   ·形变数据与GPS监测结果的比较第59-62页
5 PS-INSAR技术监测区域地表形变研究第62-72页
   ·时序差分干涉测量试验数据处理第62-65页
   ·处理流程及结果分析第65-68页
   ·监测结果精度分析第68-70页
   ·研究区活动构造解译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7页
   ·总结第72-73页
   ·问题及不足第73-75页
     ·时间去相关第73页
     ·几何去相关第73-74页
     ·大气延迟引起的去相关第74页
     ·地形起伏引起的去相关第74-75页
     ·PS-InSAR技术的不足第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小鼠心肌细胞直接重编程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基于GPS的公交浮动车到站时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