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荒漠化藻类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荒漠化藻类修复技术的现状 | 第16-17页 |
·荒漠化土地修复技术概况 | 第16页 |
·藻类在原位修复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民勤荒漠化概况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室内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培养的条件优化研究 | 第20-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采样与藻种制备 | 第20页 |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0页 |
·藻种分离 | 第20-22页 |
·藻种纯化 | 第22页 |
·藻种扩繁 | 第22页 |
·人工荒漠藻结皮的培养 | 第22页 |
·不同因子的梯度设置 | 第22页 |
·结皮采样与实验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混合藻种比例构成对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土壤含水量对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接种量对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生物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混合藻种比例构成对荒漠藻结皮形成的影响 | 第28页 |
·土壤含水量对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形成的影响 | 第28-29页 |
·接种量对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形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3章 正交设计法优化混合藻种结皮的培养 | 第30-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0页 |
·藻类生物量的测定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4章 原位混合藻种荒漠藻结皮形成条件研究 | 第33-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藻种的制备 | 第33页 |
·原位混合藻种结皮的培养 | 第33页 |
·不同因子的梯度设置 | 第33页 |
·结皮采样与实验指标的测定 | 第33-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接种量对原位荒漠藻结皮形成的影响 | 第34-35页 |
·BG11营养液量对原位荒漠藻结皮形成的影响 | 第35-37页 |
·浇水量对原位荒漠藻结皮形成的影响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接种量对原位混合藻结皮生长的影响 | 第39页 |
·BG11营养液量对原位混合藻结皮生长的影响 | 第39页 |
·浇水量对原位混合藻结皮生长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5章 原位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藻结皮生物量的比较 | 第41-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藻种的制备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接种量对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藻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41-44页 |
·浇水量对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藻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44-46页 |
·BG11营养液量对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藻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接种量对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结皮效果的影响 | 第48页 |
·浇水量对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结皮效果的影响 | 第48页 |
·养分对混合藻种与单一藻种结皮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本文结论 | 第50页 |
·问题与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