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电工陶瓷材料论文--压电陶瓷材料论文

钪酸铋—钛酸铅高温压电陶瓷的性能优化及其器件应用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21页
符号说明第21-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7页
   ·压电材料的基本概念第22-25页
   ·压电陶瓷的发展与应用第25-28页
   ·高温压电材料简述第28-31页
   ·BS-PT基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第31-35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压电陶瓷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第37-46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压电陶瓷制备工艺第38-40页
   ·压电陶瓷性能表征第40-46页
第三章 Pb(Sn_(1/3)Nb_(2/3))O_3改性BiScO_3-PbTiO_3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电性能研究第46-73页
   ·前言第46-47页
   ·0.025 PSN-BS-xPT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电性能研究第47-55页
     ·实验样品制备第47页
     ·0.025PSN-BS-xPT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第47-49页
     ·0.025PSN-BS-xPT压电陶瓷的电性能研究第49-53页
     ·0.025PSN-BS-xPT压电陶瓷的温度稳定性研究第53-55页
   ·0.05 PSN-BS-xPT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电性能研究第55-66页
     ·实验样品制备第55页
     ·0.05PSN-BS-xPT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第55-58页
     ·0.05PSN-BS-xPT压电陶瓷的电性能研究第58-64页
     ·0.05PSN-BS-xPT压电陶瓷的温度稳定性研究第64-66页
   ·PSN含量对PSN-BS-PT压电陶瓷性能的影响与机理分析第66-72页
     ·PSN含量对PSN-BS-PT压电陶瓷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第66-68页
     ·PSN含量对PSN-BS-PT压电陶瓷电性能的影响第68-71页
     ·PSN含量对PSN-BS-PT压电陶瓷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第71-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Pb(Cd_(1/3)Nb_(2/3))O_3改性BiScO_3-PbTiO_3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电性能研究第73-85页
   ·前言第73-74页
   ·实验样品制备第74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4-84页
     ·0.05PCN-BS-xPT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第74-76页
     ·0.05PCN-BS-xPT压电陶瓷的电性能研究第76-82页
     ·0.05PCN-BS-xPT压电陶瓷的温度稳定性研究第82-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Pb(Mg_(1/3)Nb_(2/3))O_3改性Bi(Sc_(3/4)In_(1/4))O_3-PbTiO_3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电性能研究第85-95页
   ·前言第85-86页
   ·实验样品制备第86-8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7-94页
     ·0.02PMN-BSI-xPT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第87-89页
     ·0.02PMN-BSI-PT压电陶瓷的电性能研究第89-93页
     ·0.02PMN-BSI-PT压电陶瓷的温度稳定性研究第93-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xBi(Ni_(1/2)Zr_(1/2))O_3-(1-x-y)BiScO_3-yPbTiO_3压电陶瓷相结构与电性能研究第95-108页
   ·前言第95-96页
   ·实验样品制备第9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6-107页
     ·xBi(Ni_(1/2)Zr_(1/2))O_3-(1-x-y)BiScO_3-yPbTiO_3压电陶瓷的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第96-101页
     ·xBi(Ni_(1/2)Zr_(1/2))O_3-(1-x-y)BiScO_3-yPbTiO_3压电陶瓷的电性能研究第101-106页
     ·xBi(Ni_(1/2)Zr_(1/2))O_3-(1-x-y)BiScO_3-yPbTiO_3压电陶瓷的温度稳定性研究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改性BS-PT基压电陶瓷圆盘式叉指驱动器第108-119页
   ·引言第108-110页
   ·圆盘式叉指驱动器的设计与制作第110-113页
     ·圆盘式叉指驱动器的基本结构第110-111页
     ·圆盘式叉指驱动器的理论分析第111-113页
   ·圆盘式叉指驱动器的性能测试第113-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1页
附录 铋层状结构高温压电陶瓷的掺杂改性研究第121-131页
 S1. 引言第121-123页
 S2. 实验样品制备第123页
 S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3-130页
 S4. 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与奖励第151-153页
英文论文一第153-159页
英文论文二第159-16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隶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太阳能电池微纳结构及光物理特性研究
下一篇: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评价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