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0页 |
·木质纤维素组成以及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 第18-20页 |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 | 第18-19页 |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纤维素酶诱导物以及木质纤维素如何转化为纤维素酶诱导物 | 第20-22页 |
·纤维素酶诱导物 | 第20-21页 |
·木质纤维素转化为纤维素酶诱导物的机制 | 第21-22页 |
·里氏木霉木质纤维素酶调控 | 第22-37页 |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转录因子的调控 | 第22-26页 |
·光照对纤维素酶生产的影响 | 第26-36页 |
·其他影响因子 | 第36-37页 |
·利用纤维素酶转化马铃薯渣等低价值材料为高附加值产物 | 第37-40页 |
第二章 里氏木霉velvet家族对纤维素酶生产的影响 | 第40-86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41-47页 |
·实验菌株 | 第41-42页 |
·本实验中所用的引物 | 第42-44页 |
·本实验中培养基的配制 | 第44页 |
·实验培养条件 | 第44-45页 |
·实验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45-46页 |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盒 | 第46页 |
·试验中所用到的常用药品试剂、感受态、DNA聚合酶 | 第46-47页 |
·实验常用仪器 | 第47页 |
·菌种保藏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8页 |
·质粒小量提取工作 | 第47页 |
·目的DNA的切胶回收 | 第47页 |
·酶切连接实验 | 第47-48页 |
·大肠杆菌转化工作 | 第48页 |
·酵母转化实验 | 第48-49页 |
·敲除盒的构建 | 第49-52页 |
·里氏木霉原生质体转化方法 | 第52-53页 |
·里氏木霉基因组提取 | 第53页 |
·Southern blot实验 | 第53-55页 |
·里氏木霉RNA提取 | 第55页 |
·RNA反转与荧光定量实验 | 第55-56页 |
·里氏木霉生物量、纤维素酶酶活及胞外蛋白的测定 | 第56-57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57-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83页 |
·里氏木霉中velvet家族蛋白 | 第58-63页 |
·里氏木霉△ve1,△vel2和△vel3菌株的构建 | 第63-67页 |
·里氏木霉△ve1,△vel2和△vel3菌株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不同碳源平板上表型分析 | 第67-69页 |
·里氏木霉velvet家族在渗透压、细胞壁完整性和疏水性的作用 | 第69-72页 |
·里氏木霉△ve1,△vel2和△vel3菌株在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孢子生成的影响 | 第72-74页 |
·里氏木霉△ve1,△vel2和△vel3菌株在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纤维素酶转录水平的变化 | 第74-77页 |
·里氏木霉△ve1,△vel2和△vel3菌株在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纤维素酶酶活测定 | 第77-80页 |
·里氏木霉Velvet家族蛋白相互作用以及蛋白定位研究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6页 |
第三章 里氏木霉碳源代谢阻遏因子Cre1结构及磷酸化研究 | 第86-112页 |
·引言 | 第86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86-90页 |
·实验菌株与质粒 | 第86-87页 |
·实验所用培养基 | 第87页 |
·实验培养条件 | 第87页 |
·实验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87-89页 |
·试验中所用试剂盒 | 第89页 |
·试验中所用到的常用药品试剂、DNA聚合酶 | 第89页 |
·实验常用仪器 | 第89-90页 |
·菌种保藏 | 第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5页 |
·质粒小量提取工作 | 第90页 |
·目的DNA的切胶回收 | 第90页 |
·GB-dir方法进行片段连接 | 第90-91页 |
·大肠杆菌转化工作 | 第91页 |
·酵母转化实验 | 第91页 |
·敲除盒的构建 | 第91页 |
·定点突变实验 | 第91-92页 |
·里氏木霉原生质体转化方法 | 第92页 |
·里氏木霉基因组提取 | 第92页 |
·蛋白表达纯化 | 第92-93页 |
·Western blot实验 | 第93-94页 |
·里氏木霉RNA提取 | 第94页 |
·RNA反转与荧光定量实验 | 第94页 |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94页 |
·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94-95页 |
·质谱预处理 | 第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9页 |
·里氏木霉Cre1与酪蛋白激酶(CK)Ⅱ相互作用研究 | 第95-97页 |
·里氏木霉Cre1酪蛋白激酶(CK)Ⅱ磷酸化位点研究 | 第97-102页 |
·里氏木霉Cre1蛋白磷酸化位点研究 | 第102-104页 |
·葡萄糖条件下里氏木霉Cre1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104-105页 |
·里氏木霉Cre1异源表达及结构研究 | 第105-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第四章 高浓度马铃薯渣降解生产葡萄糖实验 | 第112-128页 |
·引言 | 第112页 |
·实验材料、试剂 | 第112-113页 |
·实验材料与酶液 | 第112-113页 |
·实验试剂 | 第113页 |
·实验仪器 | 第1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13-115页 |
·马铃薯渣的成分分析 | 第113页 |
·淀粉和果胶含量测定 | 第113页 |
·纤维素酶酶活和果胶酶酶活测定 | 第113-114页 |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降解马铃薯渣 | 第114页 |
·马铃薯渣中各成分间换算公式 | 第114-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3页 |
·里氏木霉TX和草酸青霉JUA10-1酶液酶活测定 | 第115页 |
·马铃薯渣成分分析 | 第115-116页 |
·预处理与未处理马铃薯渣降解效果比较 | 第116-118页 |
·单独添加里氏木霉TX,草酸青霉JUA10-1酶液和商品果胶酶降解效果 | 第118-120页 |
·草酸青霉JUA10-1、里氏木霉TX酶液与果胶酶复配降解效果 | 第120-123页 |
·葡萄糖酸生产 | 第123-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页 |
·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4-146页 |
会议摘要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