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共聚气浮净水效能试验及其机理分析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课题背景第10-14页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0-12页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状况第12-13页
     ·我国饮用水处理现状第13-14页
   ·气浮净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气浮技术概述第14-15页
     ·溶气气浮技术应用及发展第15-16页
     ·气浮除污机理研究现状第16-17页
     ·共聚气浮概述第17-18页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第18-21页
     ·课题来源第18页
     ·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试验方案设计第21-24页
     ·静态试验第21页
     ·中试试验第21-24页
   ·原水水质第24-25页
   ·检测指标与分析方法第25-26页
第3章 共聚气浮工艺工况参数试验研究第26-40页
   ·混凝单元运行条件优化研究第26-29页
     ·混凝剂投加量第26-27页
     ·絮凝方式优化第27-28页
     ·絮凝时间优化第28-29页
   ·气浮单元运行条件优化研究第29-31页
     ·溶气水回流方式优化第29-30页
     ·溶气水回流比优化第30-31页
   ·工艺工况运行RSM分析第31-39页
     ·响应曲面设计法(RSM)介绍第31-32页
     ·响应面法试验设计第32页
     ·RSM模型建立及响应结果分析第32-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共聚气浮工艺净水效能试验研究第40-51页
   ·共聚气浮工艺除浊效能与颗粒物去除特性第40-42页
     ·对浊度的去除效能第40-41页
     ·对颗粒物的去除特征第41页
     ·共聚气浮与常规气浮对浊度去除效能对比第41-42页
   ·共聚气浮去除有机物效能研究第42-44页
     ·对高锰酸盐指数去除效果第42-43页
     ·对UV_(254)去除效果第43页
     ·共聚气浮与常规气浮对有机物去除效能对比第43-44页
   ·共聚气浮对污染物的沿程去除规律第44-47页
     ·浊度沿程去除规律第45-46页
     ·有机物沿程去除规律第46-47页
   ·共聚气浮对藻类的去除效能第47-49页
     ·对藻含量的去除第47-48页
     ·对叶绿素a的去除第48页
     ·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能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共聚气浮机理分析及分形絮体DLA模拟第51-62页
   ·共聚气浮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第51-58页
     ·工艺各单元对污染物去除机理第51页
     ·气泡与絮体的粘附第51-53页
     ·气泡-絮体形态研究第53-58页
   ·对分形絮体的二维DLA仿真模拟第58-61页
     ·DLA凝聚模型介绍第58页
     ·二维DLA模型建立第58-59页
     ·二维DLA模拟结果分析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4页
   ·结论第62-63页
   ·建议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现场试验研究
下一篇:风冷蒸发式复合型闭式冷却塔的优化设计及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