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植物抗盐性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6-17页 |
·植物的耐盐机制 | 第17-23页 |
·离子平衡的调控机制 | 第17-20页 |
·活性氧平衡的调控机制 | 第20页 |
·盐胁迫下的植物信号转导 | 第20-23页 |
·胡杨抗盐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离子平衡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23-24页 |
·活性氧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24页 |
·胡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 第24-25页 |
·应用生物芯片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植物抗盐性 | 第25-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 盐胁迫下胡杨和群众杨叶片离子平衡和活性氧平衡调控 | 第29-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植物材料与盐处理 | 第29-30页 |
·植物叶片离子含量测定 | 第30页 |
·植物叶片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 第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4页 |
·盐处理对胡杨与群众杨叶片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盐处理对胡杨与群众杨叶片H_2O_2水平的影响 | 第31-32页 |
·NaCl和ABA对杨树叶片H_2O_2水平的影响 | 第32-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3 胡杨RNA的提取与芯片的杂交扫描 | 第36-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盐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取材方式 | 第37页 |
·改进的热硼砂法提取胡杨与群众杨的叶片总RNA | 第37-38页 |
·提取步骤 | 第37页 |
·提取结果 | 第37-38页 |
·AFFYMETRIX芯片的标记杂交与扫描 | 第38-43页 |
·Affymetrix表达谱的实验操作流程 | 第38-40页 |
·芯片杂交和扫描结果 | 第40-41页 |
·芯片质量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微阵列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59页 |
·谱学分析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56页 |
·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非诱导型差异-非胁迫下胡杨与群众杨的表达谱差异 | 第48-54页 |
·诱导型差异-盐胁迫下胡杨与群众杨的表达谱差异 | 第54-56页 |
·胡杨与群众杨共表达基因分析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5 胡杨重要抗盐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9-8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9-64页 |
·芯片数据分析见第四章4.1.1数据处理方法 | 第59页 |
·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引物 | 第59-64页 |
·离子平衡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4-75页 |
·K~+平衡相关基因 | 第64-67页 |
·钠氢离子逆向转运系统基因 | 第67-75页 |
·调节活性氧平衡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75-77页 |
·SOD基因 | 第75页 |
·APX、POD和CAT基因 | 第75-76页 |
·PRX,TRX and GRX基因 | 第76页 |
·GST基因 | 第76-77页 |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77-79页 |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富集 | 第77-78页 |
·上调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分析 | 第78-79页 |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 | 第79-81页 |
·实验结果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6页 |
·K~+平衡调控基因 | 第81-83页 |
·Na~+平衡调控基因 | 第83-84页 |
·ROS平衡调控基因 | 第84页 |
·光合作用调控基因 | 第84-85页 |
·荧光定量PCR验证显示芯片结果真实可靠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6 不同耐盐性杨树H~+-ATPASE基因启动子克隆与初步的功能分析 | 第87-9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7-90页 |
·实验材料 | 第87-88页 |
·质粒菌株和反应酶 | 第88页 |
·其他试剂等 | 第88页 |
·引物合成 | 第88页 |
·试验方法 | 第88-90页 |
·实验结果 | 第90-91页 |
·胡杨与灰杨的序列比对与分析 | 第90页 |
·胡杨与灰杨启动子功能分析 | 第90-91页 |
·讨论 | 第91-94页 |
7 结论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未来研究计划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个人简介 | 第107-108页 |
博士在读期间成果清单 | 第108-109页 |
导师简介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