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羊痘病毒概述 | 第13-16页 |
·羊痘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 第13页 |
·羊痘病毒的危害及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羊痘病毒诊断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病毒脱壳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RNA干扰技术 | 第18-21页 |
·原理 | 第19-20页 |
·应用于基因敲除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绵羊痘病毒固原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病料样品 | 第22页 |
·分离用细胞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病料样品的处理 | 第22页 |
·动物感染 | 第22-23页 |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 第23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23页 |
·PCR鉴定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动物感染 | 第23-24页 |
·病毒分离 | 第24-25页 |
·Vero细胞感染GY毒株后免疫荧光检测 | 第25页 |
·PCR鉴定结果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SPPV ORF051和ORF065基因的生物学分析及其siRNA设计 | 第28-37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ORF051和ORF065基因的PCR扩增 | 第28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靶向抑制SPPV ORF051和ORF065的siRNA设计 | 第29页 |
·试验结果 | 第29-35页 |
·SPPV ORF051和ORF065的扩增 | 第29页 |
·S P P V O R F 05 1 和 06 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2页 |
·靶向抑制SPPV ORF051和 065 siRNA设计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靶向抑制SPPV的RNA聚合酶的siRNA的初步筛选 | 第37-42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37-39页 |
·毒株、菌株、细胞及载体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仪器设备 | 第37页 |
·引物设计 | 第37-38页 |
·ORF051和ORF065基因的PCR扩增 | 第38页 |
·构建pEGFP-N1重组载体 | 第38页 |
·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 | 第38-39页 |
·靶向SPPV ORF051和 065 siRNA的筛选 | 第39页 |
·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pGEGFP-ORF051和pGEGFP-ORF065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9页 |
·重组质粒转染效果的检测 | 第39页 |
·干扰效果的检测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第五章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及适应表达的Vero细胞系的建立 | 第42-4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4页 |
·毒株及主要试剂 | 第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页 |
·质粒标准品的转化 | 第4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43页 |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ORF051和ORF065基因的PCR扩增 | 第43-44页 |
·构建plv-puro-flag重组载体 | 第44页 |
·嘌呤霉素最低致死浓度的筛选 | 第44页 |
·建立细胞系 | 第44页 |
·抗性细胞的鉴定 | 第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7页 |
·质粒标准品的转化 | 第44-4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plv-puro-flag-ORF051和plv-puro-flag-ORF065重组载体酶切鉴定 | 第46页 |
·嘌呤霉素最低致死浓度的筛选 | 第46页 |
·抗性细胞的鉴定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7页 |
·细胞系的建立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