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等离子体物理学论文

基于波长与角度共调制SPR传感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引言第10-11页
   ·SPR的应用领域第11-12页
   ·SPR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3-15页
     ·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论文的各章节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SPR的传感技术的理论分析第15-34页
   ·SPR的原理第15-17页
     ·全反射和倏逝波第15页
     ·倏逝波的纵向穿透深度和传播距离第15-16页
     ·表面等离子体波和倏逝波的耦合第16页
     ·反射光强的计算方法第16-17页
   ·SPR技术的理论模拟第17-28页
     ·角度调制强度型SPR传感技术第18-19页
     ·角度调制相位型SPR传感技术第19-20页
     ·波长调制强度型SPR传感技术第20-21页
     ·波长调制相位型SPR传感技术第21-23页
     ·波长与角度共调制的强度型SPR传感技术第23-25页
     ·波长与角度共调制的相位型SPR传感技术第25-26页
     ·波长与角度共调制的相位型SPR传感技术的灵敏度优势第26-28页
   ·相位型SPR传感信号的理论分析第28-34页
     ·单光束相位型SPR技术相位检测原理第28-30页
     ·带宽对相位型SPR灵敏度的影响第30-32页
     ·角宽对相位SPR灵敏度的影响第32页
     ·最佳共振角与金膜厚度的关系第32-34页
第三章 波长调制强度型SPR成像传感器的研究第34-51页
   ·波长调制强度型SPR成像传感器的设计第34-35页
     ·工作原理第34页
     ·原理光路图第34-35页
   ·波长调制强度型SPR成像传感器的硬件构建第35-39页
     ·SPR传感单元第35-36页
     ·光源第36-37页
     ·远心镜头第37-38页
     ·CCD第38页
     ·仪器实物第38-39页
   ·软件设计第39-45页
     ·单色仪的控制第39-40页
     ·CCD的控制第40-41页
     ·单色仪与CCD的同步控制第41页
     ·光源光谱的归一化第41-43页
     ·共振波长的追踪算法及最佳共振参数的寻址第43-44页
     ·SPR光强信号的实时采集程序及主程序第44-45页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45-46页
   ·系统的噪声来源第46-47页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47-51页
     ·实验的目的第47页
     ·实验步骤第47-48页
     ·实验结果第48-50页
     ·灵敏度第50-51页
第四章 波长与角度共调制的强度型SPR传感器的研究第51-59页
   ·光谱与角度共调制的强度SPR传感器的设计方案第51-52页
   ·光谱与角度共调制的强度型SPR传感器的搭建第52-54页
     ·流通池第52-53页
     ·光源第53页
     ·其他硬件第53-54页
   ·软件设计第54-55页
     ·CCD的控制程序第54页
     ·单色仪的控制程序第54页
     ·数据处理第54-55页
   ·实验研究第55-58页
     ·实验方法第55-56页
     ·实验结果第56-58页
   ·技术优势第58-59页
第五章 角度与光谱共调制的相位型SPR传感器的研究第59-63页
   ·波长与角度共调制的相位型SPR传感器的设计第59-61页
   ·技术优势第61页
   ·仪器化的可行性分析第61-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第63-64页
   ·问题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激光远程激发荧光粉(LARP)技术的新型白光光源研究
下一篇:多CMOS芯片X射线相衬图像数据采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