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解析 | 第17-26页 |
·治理 | 第17-18页 |
·善治 | 第18-19页 |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19-20页 |
·地方治理 | 第20-22页 |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21-22页 |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和构成 | 第22-26页 |
第3章 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背景 | 第26-29页 |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 第26-27页 |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勃兴 | 第27页 |
·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 第27-29页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状 | 第29-38页 |
·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 第29-31页 |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管理 | 第29页 |
·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 | 第29-30页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治理 | 第30-31页 |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成就 | 第31页 |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 | 第31-38页 |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尚未形成 | 第32-33页 |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能力不强 | 第33-34页 |
·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 | 第34-36页 |
·地方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水平不高 | 第36页 |
·地方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不足 | 第36-38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路径 | 第38-47页 |
·实现善治理念的转变 | 第38-39页 |
·引导和监督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 第39-41页 |
·现有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存在局限性 | 第39-40页 |
·发挥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公共治理的作用 | 第40-41页 |
·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科学化 | 第41-42页 |
·实现政策制定科学化 | 第41页 |
·实现政策执行科学化 | 第41-42页 |
·实现政策监督科学化 | 第42页 |
·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 | 第42-44页 |
·把下放的权力转化为服务 | 第42-43页 |
·将公共服务委托给社会组织 | 第43-44页 |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 | 第44-45页 |
·优化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