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旅游开发场域中民族文化再生产研究--以百福司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绪论第7-20页
   ·研究缘起第7-8页
     ·武陵山区旅游开发的现状第7页
     ·传统民族文化的当代危机第7-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学术意义第8页
     ·现实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6页
     ·发展趋势第16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2章 基于文化旅游的古镇开发第20-28页
   ·百福司的自然人文环境第20-22页
     ·历史沿革第20页
     ·地理环境第20-21页
     ·人文环境第21-22页
   ·百福司民族文化资源与评估第22-26页
     ·民族文化概貌第22-25页
     ·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第25-26页
   ·百福司旅游开发现状第26-28页
第3章 旅游开发场域中民族文化的重构第28-33页
   ·土家民居的旅游开发第28-30页
     ·特色民居的保护与开发第28-29页
     ·集镇吊脚楼的重建第29-30页
   ·民间歌舞的传承第30-31页
     ·摆手舞的推广第30-31页
     ·土家族山歌表演第31页
   ·土家婚俗的重拾第31-32页
   ·民族语言的复兴第32-33页
第4章 民族文化的重构主体及其关系第33-39页
   ·地方政府的主导第33-35页
   ·社区居民的主体第35-38页
     ·舍米湖村原生态摆手舞队第35-36页
     ·兴安民间文艺宣传队第36页
     ·毕兹卡民间文化艺术团第36-37页
     ·社区居民从被动转向主动第37-38页
   ·旅游公司的主营第38-39页
第5章 民族文化再生产的形式与特点第39-43页
   ·民族文化再生产的形式第39-41页
     ·民族文化的创作第39页
     ·民族文化的展演第39-40页
     ·民族文化的“再地方化”第40-41页
   ·民族文化再生产的特点第41-43页
     ·有组织的再生产第41页
     ·保存民族文化的内核第41-42页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第42-43页
第6章 民族文化再生产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第43-47页
   ·百福司旅游接待功能增强第43-44页
   ·民族文化活力迸发第44-45页
     ·规整了民族文化资源第44页
     ·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第44-45页
   ·社区居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第45-46页
   ·旅游业得到持续发展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原创文学网站的媒介社会学分析--以晋江文学城为例
下一篇: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恩施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