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切削切屑破坏特性及本构关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高速切削变形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高速切削时切屑的形成机理 | 第13-14页 |
·材料动态本构关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材料热-黏塑性塑性本构失稳的研究 | 第15-16页 |
·高速切削切屑有限元模拟研究 | 第16-17页 |
·损伤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铜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第21-33页 |
·H62和QAl9-4 铜合金的材料性能 | 第21-23页 |
·霍普金森压缩试验 | 第23-25页 |
·实验装置和基本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与过程 | 第24-2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5-31页 |
·黄铜H62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25-29页 |
·青铜QAL9-4 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材料的热粘塑性本构模型建立 | 第33-41页 |
·热粘塑性本构模型 | 第33-34页 |
·几种铜合金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 | 第34-39页 |
·铝青铜QAl9-4 的J-C本构参数拟合 | 第34-35页 |
·QAl9-4 和H62的J-C曲线拟合 | 第35-36页 |
·分析J-C模型参数的影响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切屑破坏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 第41-55页 |
·正交车削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42-44页 |
·工件材料选择 | 第42页 |
·试验设备及方案 | 第42-44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切削速度对切屑破坏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进给量对切屑破坏特性的影响 | 第45页 |
·背吃刀量对切屑破坏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切屑的微观形态分析 | 第46-49页 |
·高速切削QAl9-4 的数值模拟 | 第49-53页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边界条件 | 第50页 |
·刀-屑摩擦类型 | 第50-51页 |
·切屑分离准则 | 第51页 |
·材料模型 | 第51-53页 |
·铜合金QAl9-4 在不同条件下的切屑形态 | 第53-54页 |
·刀具前角对切屑锯齿化程度的影响 | 第53页 |
·背吃刀量对切屑锯齿化程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切削速度对切屑锯齿化程度的影响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高速切削考虑损伤的动态破坏本构关系研究 | 第55-67页 |
·绝热剪切破坏特性 | 第55-56页 |
·含损伤的热-粘塑性本构方程 | 第56-58页 |
·损伤因子的建立 | 第58-60页 |
·考虑损伤演化的改进型J-C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实验算例及结果讨论 | 第61-66页 |
·铝青铜(QAl9-4)SHPB试验模型 | 第61-62页 |
·正火态50SiMnVB钢SHPB试验模型 | 第62-63页 |
·正交切削45钢模型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