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论文

不同生境中生物硅的含量、组成及溶解过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第11-14页
     ·硅循环的输送路径第11-12页
     ·硅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第12-13页
     ·人类活动对硅循环的影响第13-14页
   ·生物硅的研究进展第14-20页
     ·生物硅的组成第14-15页
     ·生物硅在硅循环中的作用第15-17页
     ·生物硅的溶解动力学研究第17-20页
   ·本论文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思路第20-22页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20-21页
     ·研究思路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31页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22-26页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第22-23页
     ·黄河口湿地第23-24页
     ·长江口第24-26页
     ·马来西亚地区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30页
     ·水体溶解硅、土壤可溶出态硅及生物硅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生物硅形态提取、统计与植硅体元素分析第27-28页
     ·悬浮颗粒物、叶绿素第28页
     ·有机碳/氮含量的测定第28页
     ·土壤粒度分析第28页
     ·土壤pH的测定第28-29页
     ·Al浓度的测定第29页
     ·生物硅的连续流动培养实验第29-30页
   ·仪器和试剂第30-31页
第三章 不同生境中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第31-45页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第31-34页
     ·土壤中可溶出态硅的含量第31-32页
     ·土壤中生物硅的含量第32-33页
     ·土壤中有机碳、氮含量及与生物硅含量的相关分析第33-34页
   ·黄河口湿地土壤中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第34-37页
     ·土壤中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第34-35页
     ·土壤中生物硅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因素第35-37页
   ·长江口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第37-42页
     ·水体中的溶解硅第37-39页
     ·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生物硅第39-40页
     ·沉积物中的生物硅第40-42页
   ·马来西亚半岛河流中生物硅的含量及分布第42-43页
     ·近岸沉积物的粒度及有机碳含量第42页
     ·近岸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不同生境中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45-62页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45-47页
     ·植物中植硅体的形态特征第45-46页
     ·土壤中的生物硅形态与组成第46-47页
   ·黄河口湿地土壤中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47-51页
     ·植物中植硅体形态特征第47-49页
     ·土壤中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49-51页
   ·长江口水体及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51-56页
     ·长江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51-55页
     ·植硅体的元素组成第55-56页
   ·马来西亚半岛河流中的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56-60页
     ·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形态与组成第56-59页
     ·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封存的碳含量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生物硅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溶解过程第62-67页
   ·实验材料第62页
   ·生物硅的溶解过程第62-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长山岛海水入侵特征及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海洋有害藻中毒素的液相色谱—质谱筛查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