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腾讯公司Q币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网络虚拟货币内涵界定 | 第13-15页 |
二、网络虚拟货币对经济影响 | 第15-16页 |
三、网络虚拟货币需求机制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论文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二、论文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网络虚拟货币基础理论 | 第19-28页 |
第一节 网络虚拟货币产生背景特点及分类 | 第19-23页 |
一、网络虚拟货币定义 | 第19页 |
二、网络虚拟货币产生背景 | 第19-21页 |
三、网络虚拟货币特点 | 第21-22页 |
四、网络虚拟货币分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网络虚拟货币使用现状 | 第23-25页 |
第三节Q币使用规模及流通机制 | 第25-28页 |
一、Q币使用规模 | 第25-26页 |
二、Q币流通机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28-45页 |
第一节 网络虚拟货币与现实法币需求共性分析 | 第28-30页 |
一、本质相同 | 第28-29页 |
二、均为个人资产 | 第29-30页 |
三、取得需付出代价 | 第30页 |
第二节 网络虚拟货币需求特性分析 | 第30-40页 |
一、货币地位不同 | 第30-31页 |
二、流通领域不同 | 第31-32页 |
三、资产分类性质不同 | 第32-37页 |
四、需求动机不同 | 第37-38页 |
五、需求影响因素不同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现实货币需求理论 | 第40-41页 |
一、货币需求含义 | 第40页 |
二、现实货币需求理论 | 第40-41页 |
三、研究现实货币需求意义 | 第41页 |
第四节 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函数和需求影响因素 | 第41-45页 |
一、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函数 | 第41-42页 |
二、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影响因素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5-59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45页 |
第二节 数据模型分析 | 第45-49页 |
一、Q币使用量多元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二、网络虚拟货币认知度分析 | 第47-48页 |
三、Q币使用度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相关关系分析 | 第49-57页 |
一、不使用Q币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二、使用Q币原因分析 | 第51-52页 |
三、Q币获取渠道分析 | 第52-53页 |
四、网络支付中介选用分析 | 第53-54页 |
五、Q币作为网络支付中介原因分析 | 第54-55页 |
六、人民币对Q币兑换比率分析 | 第55-56页 |
七、Q币使用比重分析 | 第56-57页 |
第四节 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影响因素 | 第57-59页 |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9-6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一、网络虚拟货币产生必然性 | 第59页 |
二、网络虚拟货币本质 | 第59页 |
三、网络虚拟货币特性 | 第59-60页 |
四、网络虚拟货币需求函数和需求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1-65页 |
一、完善货币理论 | 第61-62页 |
二、互联网公司明确市场定位 | 第62页 |
三、国家建立网络虚拟经济调控中心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