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化学官能团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22页 |
| ·硅藻的介绍 | 第8-9页 |
| ·硅藻分类 | 第9-10页 |
| ·硅藻的形态 | 第10页 |
| ·硅藻结构 | 第10-12页 |
| ·硅藻细胞壳壁 | 第10-11页 |
| ·硅藻细胞壳面 | 第11页 |
| ·硅藻细胞壳环 | 第11页 |
| ·硅藻细胞内器官 | 第11-12页 |
| ·硅藻的生存环境及生殖方式 | 第12页 |
| ·硅藻细胞中的二氧化硅矿化 | 第12-15页 |
| ·硅藻细胞二氧化硅矿化机理 | 第13-14页 |
| ·硅藻细胞二氧化硅矿化的应用 | 第14-15页 |
| ·硅藻细胞胞外多聚物(EPS) | 第15-16页 |
| ·EPS的化学成分 | 第15页 |
| ·EPS的形态及分泌位置 | 第15页 |
| ·EPS的分泌影响因素及作用 | 第15-16页 |
| ·硅藻的附着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 2 单分子自组装膜介绍 | 第22-25页 |
| ·自组装膜技术介绍 | 第22-23页 |
| ·单分子自组装膜分类 | 第23页 |
| ·单分子自组装膜常见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 ·接触角 | 第23-24页 |
| ·红外光谱 | 第24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4页 |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4-25页 |
| 3 化学官能团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25-43页 |
| ·不同化学官能团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25-30页 |
| ·亲疏水性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2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 | 第26-29页 |
| ·讨论 | 第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电负性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30-34页 |
| ·电负性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3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0页 |
| ·结果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页 |
| ·正电性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34-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 ·结果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页 |
| ·亲水性与正电性对舟形藻的附着影响 | 第37-4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 | 第38-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4 硅藻的脱附影响 | 第43-47页 |
| ·不同化学官能团对舟形藻的脱附情况 | 第43-4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冲压时间对舟形藻的脱附影响 | 第44-4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果 | 第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7-49页 |
| ·讨论 | 第47页 |
| ·结论 | 第47页 |
| ·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