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以粮食作物为例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绪论第15-36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3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2-32页
     ·国内外研究简要述评第3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2-35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技术路线第33-35页
   ·创新点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5-36页
     ·研究创新点第35页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35-36页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36-48页
   ·基本概念第36-37页
     ·农业碳源第36页
     ·农业碳汇第36-37页
     ·粮食作物碳汇生态补偿第37页
   ·相关理论第37-45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8-39页
     ·低碳农业与绿色农业理论第39-41页
     ·生态环境价值论第41-43页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第43-45页
   ·建立我国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45-48页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对粮食作物进行碳汇补偿的意义第46-48页
3 农业碳源的计量分析第48-62页
   ·农业碳源计量范围确定第48-49页
     ·生产投入品碳排放第48页
     ·土壤呼吸碳排放第48-49页
     ·秸秆焚烧碳排放第49页
   ·农业碳源计量方法第49-52页
     ·农业生产投入品碳排放计量方法第50-51页
     ·农田土壤呼吸碳排放计量方法第51页
     ·农业生物质能碳排放计量方法第51-52页
   ·我国农业碳排放和农业产出关系分析第52-58页
     ·农业碳排放计量第52-54页
     ·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值的协整分析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粮食作物碳源综合计算第58-62页
     ·小麦、玉米生产的碳排放第58-60页
     ·土壤碳呼吸第60页
     ·秸秆焚烧的碳排放第60-62页
4 农业碳汇和碳汇功能效益的综合计量分析第62-70页
   ·农业碳汇计量范围第62-63页
     ·农作物自身固碳第62页
     ·土壤固碳第62页
     ·秸秆还田固碳第62-63页
   ·农业碳汇计量方法第63-65页
     ·农作物自身固碳量计量方法第63-65页
     ·农田土壤固碳量第65页
     ·秸秆还田固碳量的计量方法第65页
   ·粮食作物碳汇的综合计算第65-66页
     ·小麦、玉米生长碳吸收量的计算第65-66页
     ·粮食作物土壤碳固定量的计算第66页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效益的综合计算第66-70页
     ·农业碳汇功能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第66-68页
     ·碳价格的确定第68-69页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综合效益计算第69-70页
5 农业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构建第70-86页
   ·我国现有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现状和问题第70-76页
     ·我国已有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和政策第70-73页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实施情况第73-75页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和问题第75-76页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政府补偿的内涵及范围第76-80页
     ·补偿主体第76-77页
     ·补偿原则第77-79页
     ·政府补偿的内涵、范围及依据第79-80页
   ·粮食作物碳汇功能政府补偿的标准和模式第80-86页
     ·政府补偿标准第80页
     ·政府补偿模式第80-83页
     ·政府补偿的资金来源第83-86页
6 低碳种植模式的碳汇功能补偿机制构建第86-111页
   ·化学品减量化生态补偿第86-89页
     ·农业生产化学品使用现状第86-88页
     ·化学品减量化种植模式第88页
     ·化学品减量化种植模式的政府补偿第88-89页
   ·低碳耕作方式生态补偿第89-93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固碳的不同影响第89页
     ·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固碳量的测定第89-92页
     ·低碳耕作的政府补偿第92-93页
   ·秸秆还田生态补偿第93-96页
     ·秸秆还田的方式及分类第93-94页
     ·秸秆还田的现状及问题第94-95页
     ·秸秆还田碳汇功能的政府补偿第95-96页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第96-107页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的分析第97-101页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的组织架构第101-106页
     ·低碳种植模式市场补偿的监督第106-107页
   ·低碳种植模式的 CDM 项目设计第107-111页
     ·低碳种植模式 CDM 项目的参与要素第107-108页
     ·低碳种植模式 CDM 项目的实施第108-111页
7 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自愿交易案例分析第111-122页
   ·精准农业减排项目第111-113页
   ·灌溉节能减排项目第113-115页
   ·水稻碳汇项目第115-116页
   ·陕西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第116-118页
   ·四川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第118-120页
   ·案例特点分析及其启示第120-122页
8 完善我国农业碳汇功能补偿机制的建议第122-130页
   ·增强人们的低碳农业意识第122页
   ·完善农业碳汇功能补偿的法律制度第122-124页
     ·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第122-124页
     ·碳交易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第124页
   ·完善农业碳汇功能补偿的政策机制第124-126页
   ·建立农业碳汇补偿的保障机制第126-130页
     ·农业碳汇补偿管理机构体系建设第127-128页
     ·农业碳汇补偿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机制第128-130页
9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130-133页
   ·研究结论第130-131页
   ·研究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展望第131-13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33-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生产用水和经营用水为例
下一篇:水源地生态保护成本核算与外溢效益评估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