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2 电子废物与规制概说 | 第14-20页 |
·认识电子废物——定义、现状及影响 | 第14-17页 |
·电子废物的概念 | 第14-16页 |
·电子废物现状与危害性影响 | 第16-17页 |
·电子废物规制 | 第17-20页 |
·"规制"界说 | 第17-18页 |
·电子废物的特征及对其规制的必要 | 第18-20页 |
3 美国电子废物规制:从联邦-管控到地方-市场 | 第20-29页 |
·美国电子废物制度的发展 | 第21-24页 |
·美国电子废物规制法例 | 第24-29页 |
·管控模式的范例:《资源保护与恢复法》 | 第24-25页 |
·新法类型及加州电子废物立法体例 | 第25-29页 |
4 制度转型的逻辑 | 第29-43页 |
·管控规制模式的法有效性分析:仍以《资源保护与恢复法》为例 | 第30-35页 |
·例外条款漏洞致使电子废物排除在监管之外 | 第31页 |
·有害性认定程序引致的困难,违背缺乏风险预防原则 | 第31-33页 |
·没有体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原则 | 第33-34页 |
·虽然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全过程管理,但仍局限于特定主体 | 第34-35页 |
·电子废物规制模式转型的价值性分析 | 第35-43页 |
·电子废物规制的制度理性化 | 第36-38页 |
·电子废物规制的反思法化 | 第38-41页 |
·电子废物规制的法律私有化 | 第41-43页 |
5 混合模式:联邦-管控与地方-市场的复合 | 第43-53页 |
·美国电子废物规制混合模式的性质 | 第43-46页 |
·混合模式与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 第46-48页 |
·美国电子废物混合规制模式的模范法意义 | 第48-50页 |
·对中国之借鉴意义 | 第50-53页 |
·避免电子废物规制的地方化之路 | 第50-51页 |
·在统一化的电子废物规制制度内引入市场化、多元化因素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