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地—气水汽交换及输送的气候效应研究
目录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研究方法 | 第14-21页 |
·研究区域 | 第14-15页 |
·文中所用资料 | 第15-17页 |
·方法 | 第17-18页 |
·模式介绍 | 第18-21页 |
第三章 三江源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变化及环境效应 | 第21-35页 |
·52a三江源区水资源气候变化 | 第21-30页 |
·气温 | 第21-23页 |
·降水 | 第23-26页 |
·相对湿度 | 第26-27页 |
·蒸发量 | 第27-29页 |
·云量 | 第29-30页 |
·三江源区环境变化 | 第30-33页 |
·生态环境 | 第30-32页 |
·湖泊、冰川及地表径流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长江源区高寒退化湿地地表蒸散特征研究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36-39页 |
·试验场地和仪器 | 第36-37页 |
·蒸散量计算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草地潜在蒸散量ET_0的日变化特征 | 第39-40页 |
·实际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0-41页 |
·地表参量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气象因子与实际蒸散量的日变化特征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三江源地区夏季主要水汽源区及输送路径 | 第47-57页 |
·数据和方法 | 第47-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夏季主要水汽蒸发源区 | 第49-51页 |
·水汽传输路径 | 第51-53页 |
·夏季每个月份的水汽来源分析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9页 |
·展望及不足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