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财税政策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7-19页 |
2. 振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财税政策理论研究基础 | 第19-24页 |
·历史地位 | 第19-21页 |
·政治地位 | 第19页 |
·经济地位 | 第19-20页 |
·文化地位 | 第20-21页 |
·倾斜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 第21-22页 |
·振兴赣南原中央苏区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第22-24页 |
·紧迫性 | 第22-23页 |
·必要性 | 第23-24页 |
3.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发展现状 | 第24-33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发展阶段 | 第24-26页 |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 | 第24-25页 |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 | 第25页 |
·第三阶段——继续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第四阶段——稳定发展阶段 | 第26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成就 | 第26-28页 |
·理清了发展思路 | 第26-27页 |
·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 第27页 |
·缓解了民生问题 | 第27-28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第28-33页 |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28-29页 |
·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 第29页 |
·产业发展结构单一 | 第29-31页 |
·资金筹措陷入困境 | 第31页 |
·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 第31-32页 |
·社会事业水平较低 | 第32-33页 |
4. 影响赣南原中央苏区发展的因素剖析 | 第33-39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资本障碍 | 第33-35页 |
·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够 | 第34-35页 |
·基本公共服务落后 | 第35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劳动障碍 | 第35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土地障碍 | 第35-36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人才障碍 | 第36-37页 |
·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 第36页 |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 第36-37页 |
·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 第37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信贷障碍 | 第37-38页 |
·金融行业发展缓慢 | 第37-38页 |
·农业信贷陷入困境 | 第38页 |
·赣南原中央苏区的项目障碍 | 第38-39页 |
5. 振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财税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第一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 | 第39-41页 |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第39-40页 |
·扶持区域特色农业 | 第40页 |
·优化资金分配机制 | 第40页 |
·增强农业金融服务功能 | 第40-41页 |
·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风险补偿机制 | 第41页 |
·加强人才和农民教育 | 第41页 |
·第二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 | 第41-43页 |
·建立以扶持为主的税收政策 | 第42页 |
·加大财政政策的倾斜性 | 第42页 |
·改善第二产业的融资环境 | 第42-43页 |
·第三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 | 第43-44页 |
·加大中央专项补助力度 | 第43页 |
·打造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 | 第43-4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