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6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三)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四)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五) 剔除标准 | 第10页 |
(六) 脱落标准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案 | 第10-12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10-11页 |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1页 |
(三)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1-12页 |
(四) 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三、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2-13页 |
(一)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 第12-13页 |
(二)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分布 | 第13页 |
四、 治疗结果分析 | 第13-15页 |
(一) 两组治疗前后 HAMD 评分比较 | 第13页 |
(二)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 | 第13-14页 |
(三)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14页 |
(四) 两组治疗前后 HAMD 疗效比较 | 第14-15页 |
(五) 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第15页 |
五、 安全性分析 | 第15页 |
六、 结论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9页 |
一、 现代医学研究动态 | 第16-20页 |
(一) 概念及发病相关因素 | 第16-17页 |
(二)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 第17-18页 |
(三)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 第18-20页 |
二、 中医学研究动态 | 第20-21页 |
(一) 关于病名 | 第20页 |
(二) 古代关于中风及郁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1页 |
三、 阳郁热遏,扰乱神机导致卒中后抑郁的机理探讨 | 第21-22页 |
(一) 卒中致阳气郁遏进而引起神志异常 | 第21-22页 |
(二) 阳郁热遏则会扰乱心神,产生一系列卒中后抑郁伴焦虑症状 | 第22页 |
四、 风引汤宣阳开郁,清热宁神是治疗阳郁热遏导致的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剂 | 第22-24页 |
(一) 风引汤之出处 | 第22-23页 |
(二) 风引汤的组方原则 | 第23页 |
(三) 风引汤可以治疗阳郁热遏导致的卒中后抑郁 | 第23-24页 |
五、 药物分析及药理研究 | 第24-27页 |
六、 疗效分析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综述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4页 |